教提案〔2017〕第432号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创业学专业硕士 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高校创新创业高学历人才培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支持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积极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活动,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1. 推动高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为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教育部积极鼓励研究生自主创业,推动有关高校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同时通过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坚持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在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项目式、设计式、问题式、任务式、小组合作式等互动课堂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各高校形成了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覆盖“全校部门、全体学生、全部专业”的“三全工作”机制,构建“学科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核心课程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双重融合”模式,形成了“创意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年开设13000多学时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了15个科技创新基地、9个创业实践基地和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每年超过10000人次的学生在实践平台中锻炼成长,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员覆盖、全程贯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建立了“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甄选优秀的创新创业学子—开展科学的创新创业辅导—对接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链。
目前,国家大学科技园共有115家,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50多所高校。截至2016年12月,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面积达到812.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431家,提供就业岗位40万个,累计转化科技成果8235项,在孵企业授权发明专利3771项,入驻研发机构1619个。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累计数量8762家,创业大学生累计65338人,大学生创业企业场地面积36.04万平方米,大学科技园拥有创业导师数量2283人,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累计次数3.7万次,调研数据中有49家成立了投资基金或公司,累计投资项目企业数1294家,累计投资资金238027.73万元。
2. 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鼓励学生团队参与创业项目实际运作,帮助大学生了解真实的创业行为
教育部积极推动各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定期举办职场沙龙等求职经验交流活动和不同形式的择业、就业和创业讨论会,组织研究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开设“就业创业导航”系列讲座,组织和举办各类创业设计大赛等。自2015年起,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已举办三届,吸引了2000多所高校、230多万名学生参与。目前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也成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2015年,教育部结合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经济及行业产业发展、研究生创新创业需求,主办了“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包括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了以“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为主题的“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地方和部属高校的3000余个创新项目报名参与角逐,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获奖项目可获得相应的奖金和证书,并可被推荐进入与大赛合作的创客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获得一定的政策扶持。自2010年起,连续举办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1000余所高校的学生团队参赛,每年参赛的大学生达4万人,其中创业赛针对互联网行业特点,模拟真实企业场景,要求团队构成中必须包含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市场负责人,使大学生在比赛中了解真实的创业行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创业人才及创业团队。同时,大赛组委会创立“大学创客”网站,为3000万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创业人群提供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孵化器。
为更好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广东省团省委、省财政厅设立了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并开设了专门的申报平台。2015年和2016年共收到申报项目6779个,分别评选出了重点项目125个,一般项目875个。2015年10月,江西省举办了“江西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大赛”,全省共有11所高校的30个团队进入决赛,产生了一批优秀设计作品。11月,组织了“江西省首届研究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展示了近三年来研究生创新创业的优秀成果。2016年5月,组织了“全省研究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巡回展”,充分展示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开展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接服务工作,引导企业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2015年7、8月间,教育部组织实施了“‘蓝火计划’博士工作团”2015试点工作,从高校选派一批在读博士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相关技术服务,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及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项目落地服务。该工作以山东省德州市和广东省佛山南海区作为试点城市,共有25所高校的75名博士生参加。博士团成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积极调研,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确定相关研究课题,并挖掘整理出企业技术难题80余项,部分博士生联系导师也通过与派驻企业洽谈形成了深度合作研究意向。
为了将中小企业发展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有效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接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支持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等文件,联合教育部举办“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大招聘活动宣传力度,积极组织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各类创业就业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参加招聘活动,2016年共有2421家中小企业发布招聘信息。西北工业大学组织开展了“基层就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知多少”专题报告会,在毕业生中营造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的舆论氛围。南京理工大学举办了《聚焦南理工“双一流”建设,服务江苏地方发展》人才战略合作研讨会,谋划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服务江苏地区经济发展人才战略合作工作,形成了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将继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关于设置创业学专业硕士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拟设置的专业学位,一般应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与已有专业学位类别不存在重复、交叉,且对应的职业领域已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标准及相对成熟的职业规范和特定的职业能力标准。设置一种专业学位,需要有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有关学位授予单位提出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目前,我们正在改革专业学位设置管理办法,建议中所提设置“创业学专业硕士”,将在设置办法确定后,一并提请专家研究。
感谢您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关心!
教 育 部
2017年11月2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