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7116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208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轨道交通相关学科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结合“双一流”建设,重点支持轨道交通相关高校及学科建设

  2017年9月,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多所交通运输学科见长的高校列入建设高校,多所高校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列入建设学科。

  对列入建设范围的中央高校,中央财政设立“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其“双一流”建设。有关高校可统筹安排资金,加大轨道交通及相关学科建设投入力度。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下达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24亿元,支持40所中央高校“双一流”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支持与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产业发展高度关联、紧密契合的学科建设,轨道交通及相关学科属于重点和主攻方向。

  对列入建设范围的地方高校,中央财政整合设立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地方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各省可以统筹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有关高校加强轨道交通及相关学科建设。

  根据《高等教育法》有关规定,制定分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范畴。轨道交通作为“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教育部支持有关高校根据学科建设和未来发展人才需求,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合理确定轨道交通及相关学科各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校各地“双一流”建设的引导指导和督导,加大对轨道交通及相关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各校各地在经费、招生计划等方面加大投入,发挥资源集聚放大效应,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助力国家轨道交通建设。

  二、关于强化轨道交通基础研究

  早在2008年,科技部就与原铁道部共同实施《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并于2012年启动实施《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开展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工程。“十三五”开始,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通过“基础理论、前瞻性技术、共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全链条部署,创新国际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持续强化和保持我国在高铁领域形成的后发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走出去”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2016年以来,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按照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系统综合效能提升技术、系统可持续性技术、系统互操作技术4个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全链条设计,共部署10项重点任务16个项目,包括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和时速250公里高速货运列车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前瞻研究,累计投入中央财政经费20.76亿元,企业自筹95亿元。

  下一步,科技部将通过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组织实施,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综合效能提升、可持续性和互操作等战略方向形成包括核心技术、关键装备、集成应用与标准规范在内的成果体系,全面提升我国轨道交通系统技术、设施、装备的安全、效能、绿色、体系化和国际化水平,满足我国轨道交通作为全局战略性骨干运输网络的高效能、综合性、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并具备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

  三、关于加大力度支持轨道交通国家级研究基地、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长期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结合创新能力建设工作,布局了一批支撑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一是组织实施轨道交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布局建设了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系统测试、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并在轨道交通领域认定了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二是支持有关单位建设了低速风洞、大型结冰风洞等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中科院建设了高超声速技术与高铁列车气动技术综合实验研究装置等科教基础设施。有力支撑了轨道交通技术发展。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轨道交通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布局进行研究论证,并予以积极支持。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