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0326号(教育类0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137号

  您提出的《关于新时代曲艺学科建设应“提档加速”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曲艺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教育部历来重视曲艺学科的发展。

  一是支持高校自主设置“曲艺学”相关二级学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有条件的学位授予单位可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在相关一级学科下自主培养“曲艺学”相关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

  二是完善学科设置机制。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拟设置的一级学科一是应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并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与其他学科有明显区分;二是社会对该学科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人才需求,具有其他学科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应具有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基础和较宽的学科口径,一般应由若干个具有共同知识基础且相互衔接的二级学科组成;四是要具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如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设施、课程体系和学术环境等。当前,多方对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高度关注,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高度重视,正在委托有关方面进行学科设置机制研究,就学科设置的条件、标准和程序开展广泛深入调研,提出未来学科设置及管理的模式及机制。

  三是优化相关本科专业设置。教育部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艺术学从文学学科门类中独立成为单独的学科门类,下设戏剧学、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41个本科专业,为推动高校加强包含我国地方戏曲在内的高等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教育部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鼓励和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专业。

  四是加快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2018年1月,发布了包括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内的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要求。同时,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依据国家标准和办学定位、生源质量,科学制订戏剧学、表演等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五是加强相关教材建设。“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遴选了《中国戏曲美学》《戏曲表演功法》《戏曲表演程式设计》《中国近现代戏剧史》《戏剧概论》《戏剧形态学》等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将《艺术学概论》《中国音乐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华文明史》等一批教材纳入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规划,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六是加强相关课程建设。在教育部、财政部“十一五”期间联合实施的“质量工程”中,重点支持建设了“戏曲评弹鉴赏”“戏曲表演”“戏曲表演剧目”“戏曲主修剧目”等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联合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中,把“昆曲艺术”等纳入精品视频公开课重点建设课程,目前已建设完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2017年7月,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7〕40号)。2018年1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认定了包括“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欣赏”“音乐导聆”等在内一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七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高校与文化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的新机制,支持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承担“探索艺术类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高端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支持中国音乐学院与西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与云南省文化厅、中央音乐学院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相关艺术人才,均取得良好效果。这为创新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示范和引导。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支持高校自主设置“曲艺学”学科方向或本科专业,并在下一次学科目录修订时,将您的建议提交专家研究;同时,不断完善专业认证体系,启动专业排名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为重点,强化协同育人,协同推进招生制度、就业指导改革,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8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