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8〕第140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做优做强电影高等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电影学学科调升为一级学科”的建议
艺术学对于坚持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高度重视艺术学发展。2011年,将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下设戏剧与影视等5个一级学科,并设置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为包括电影学在内的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极大地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电影学是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近些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电影人才。目前,全国共有16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培养电影学博士生,有51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培养电影学硕士生。
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拟设置的一级学科一是应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并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与其他学科有明显区分;二是社会对该学科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人才需求,具有其他学科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应具有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基础和较宽的学科口径,一般应由若干个具有共同知识基础且相互衔接的二级学科组成;四是要具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如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设施、课程体系和学术环境等。
当前,多方对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高度关注,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高度重视,正在委托有关方面进行学科设置机制研究,就学科设置的条件、标准和程序开展广泛深入调研,提出未来学科设置及管理的模式及机制。待机制设立后,将把设置“电影学”一级学科的建议提交专家研究。
二、关于“建立突出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的‘电影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
第四轮学科评估启动前,学位中心赴全国16个省市进行调研,先后调研了50余位艺术院校专家,专门召开了艺术学科指标体系专题研讨会,广泛听取了专家关于指标设置的建议,形成了共识,建立了艺术类评估体系,反映学科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你们提出的建议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体系中已有重点关注,一是为艺术类学科设置“创作表演”指标,体现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创作成果和研究性艺术成就;二是通过设置包含毕业生就业结构的“优秀毕业生”等指标,反应校友知名度、毕业生发展形势等情况;三是设置包含学科社会服务贡献总体情况和“贡献案例”在内的“社会服务贡献”指标,综合反映电影艺术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与繁荣,彰显电影创作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国际人文交流,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贡献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等方面的学科建设成效。
关于“加大艺术类学科评价中部分指标权重”的建议,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系权重的确定采取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在前三轮学科评估权重系数基础上提出权重初值;二是召开专家研讨会,形成权重参考值;三是将参考值提供给各个学科所有参评高校,征求权重系数的意见,根据意见求平均值作为最终权重。其中包含艺术学门类中的“创作表演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指标的权重。
三、关于“支持影视艺术院校完善‘电影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位授予体系”的建议
教育部十分重视电影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优化相关本科专业设置。教育部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艺术学从文学学科门类中独立成为单独的学科门类,下设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戏剧学等41个本科专业,为推动高校加强包含电影艺术在内的高等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教育部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鼓励和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专业,大力发展高等艺术教育有关专业。目前,中央戏剧学院等9所高校开设了戏剧学专业,南京艺术学院等185所高校开设了表演专业,中国戏曲学院等33高校开设了戏剧影视导演专业,上海戏剧学院等54所高校开设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
二是加快完善有关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2018年1月,发布了包括戏剧与影视学类在内的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要求。同时,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依据国家标准和办学定位、生源质量,科学制订戏剧学、表演等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标准特别突出强调了对人才培养“德”的要求,根据各专业不同特点,明确提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来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加强相关教材建设。“十二五”期间遴选了《电影特技教程》《影视动画剧本创作》《影视美学(修订版)》等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将《艺术学概论》等一批教材纳入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规划,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四是加强相关课程建设。2016年教育部研究生司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开展了本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调研。调研显示,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自2011年升级为一级学科以来,全国主要相关重点院校的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都基本满足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在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联合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中,把“中国西部电影精品读解”“影片赏析”等纳入精品视频公开课重点建设课程,目前已建设完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2017年7月,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2018年1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认定了包括“欧美电影文化”等在内一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高校与文化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的新机制,支持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承担“探索艺术类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高端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支持中国音乐学院与西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与云南省文化厅、中央音乐学院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相关艺术人才,均取得良好效果。这为创新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示范和引导。
四、关于“加大艺术院校创作投入经费”的建议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财教〔2008〕232号)的规定,按照“人员经费基本持平、公用经费体现差异”的原则,细化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完善高校基本支出的拨款办法。按学科设置公用经费学科折算系数,即按高等教育本科教学12大类学科设定不同档次的学科折算系数,对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现不同学科办学成本的差异。中央财政核定生均拨款时,考虑到艺术类专业教学成本较高等因素,核定艺术类学科专业的生均综合定拨款系数为最高,以体现倾斜支持政策。各影视艺术院校可以统筹生均拨款经费和其他自由资金,根据学校实际支持在校生艺术创作。
五、关于“增设电影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建议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拟设置的专业学位,一般应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与已有专业学位类别不存在重复、交叉,且对应的职业领域已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标准及相对成熟的职业规范和特定的职业能力标准。设置一种专业学位,需要有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有关学位授予单位提出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申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是否设置电影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论证。
下一步,我们将在新一轮学科目录修订时,将设置“电影学”一级学科和电影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建议提交专家进行论证研究;将完善专业认证体系,启动专业排名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为重点,强化协同育人,协同推进招生制度、就业指导改革;在下一轮学科评估调研论证中针对所提建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综合考虑不同艺术形式特征,特别是“戏剧与影视学”电影学方面的特征,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更能体现“戏剧与影视学”关于电影艺术领域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的评估指标体系;继续根据倾斜支持政策对影视艺术院校进行拨款,促进艺术院校的发展,使电影艺术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