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2243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52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国古文字研究和传承工作的建议”收悉,经商中国社会科学院,现答复如下:

  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发展至今,是世界唯一能够保存延续发展的文字,是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的根本原因。中国古文字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和社会形态发展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古文字研究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国家语委非常重视古文字的研究,2016年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探究汉语汉字源流列入重点工程“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并系统规划了相关研究项目,如新石器刻划符号与汉字起源研究、汉字发展的历史文化动因研究等,在“十三五”期间年度科研立项中予以实施。

  古文字的数字资源建设是加强古文字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国家语委于2015年启动了通用汉字全息数据库建设,运用现代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在整合已有汉字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全面测查和描述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简文字、汉碑隶书等历代古文字和现代汉字的属性信息,从现实应用的角度构建一个具有多维关联关系、科学系统、高效实用的汉字全息数据库,以信息化手段为社会各领域提供服务。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重视发展像甲骨学这样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语委牵头开展了甲骨文研究与应用工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专项实施方案,建立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等多部委协同机制,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甲骨文字考释集成》等基础研究、甲骨文全文数据库等数字化建设以及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等推广应用活动。

  您提出的在大中小学开设不同程度的中国古文字课程的建议,对促进古文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小学是将古文字知识有机融入语文课程的识字教学和书法教学中,通过讲解中国文字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加深学生对古文字的了解和热爱。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都开设相关研究课程,并建设有专门的研究队伍和平台,承担相关科研项目研究,不断培和养输送人才。今后,我部会在古文字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感谢您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8月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