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6964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216号

  您提出的“关于推广应用‘梯形格练字法’,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有独特的造字理据和结构方式。教育部、国家语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汉字教育及汉字文化的传承弘扬,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教育部、国家语委历来重视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并对每个学段都提出了明确的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在识字、写字教育具体内容上,明确各年级学习重点及要求,如:第一学段(1-2年级)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3-4年级)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等。

  为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小学3-6年级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关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为指导学校科学实施书法课,2013年教育部还专门组织研制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的定位,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提倡在各学科考试中设置卷面分,促进其他相关学科也有机推动学生写好汉字。在写字教学方面要求遵循先硬笔,后软笔,先铅笔、钢笔,后毛笔的学习进程,尤其强调提高书写能力而不是书写艺术。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除要求学生要“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外,还对教师明确提出了“汉字应用规范、书写优美,具有一定的朗诵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等要求。

  除上述要求规定外,教育部、国家语委还着力通过学校、社会的书写书法实践活动,加强汉字书写教育乃至提高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一是联合书法家协会组织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通过引导书法家们到学校举行讲座、指导师生书法实践等形式,提高学校书法教育教学水平,以弥补书法师资不足的现实情况。二是举办书法教师培训班,全面提升专兼职书写书法教师汉字知识以及书法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三是国家语委联合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约12亿人次观众收看节目,在群众中形成了汉字书写的热潮。四是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遴选中华优秀典籍佳作,以名家诵读、书写、讲解等形式予以记录、保存和展示传播。其中书法部分邀请欧阳中石、张海任顾问,邀请卢中南等楷书名家参与制作,发布后得到社会普遍好评。五是自2009年起,举办了三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共吸引全国近3000万大中小学学生参与,掀起了全社会汉字书写的热潮,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各地以比赛为契机,推动当地汉字书写教育及语言文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汉字书写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田字格练字法也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汉字学习书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您提出的“梯形格练字法”在练字方法上尝试创新,对于帮助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鼓励学校、教师结合实际,采取适宜的方式开展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各地各校因教育条件、教育基础等存在具体差异,不宜统一硬性做出规定。

  根据海外调研实践情况,目前国际通用的外语教学标准对书写能力的界定,一般只对书写内容和格式等有一定的分级要求,对书写的美观和工整未作明确规定。且用中国人入门书写汉字的思维和标准要求海外汉语学习者,不容易被理解和接纳,且会提高汉字的学习门槛,不利于推广。

  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推广普及规范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注和探索研究。

  感谢您对语言文字事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姚振(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