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第1577号(文化宣传类102号)
提 案 答 复 的 函

教提案〔2017〕第111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谨防互联网时代汉字在传播中缺失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国文联、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答复如下: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文联、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汉字教育及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积极促进语言文字的国际化传播与交流:

  一是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教育部、国家语委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立语言文字基地,开展语言文字调研,提高保障国家战略和安全的语言文字服务能力。国家语委2016年支持在甘肃设立“一带一路”汉语普通话推广培训基地(西北中心),重点服务中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干语学生学习中文需求。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积极致力于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工作,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134所孔子学院和130个孔子课堂,并以此为媒介因地制宜地在当地开展语言文化教学工作。

  二是加强汉字文化教育,培养汉字书写习惯。教育部历来重视汉字书写技能、汉字文化方面的教育,2011年印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师资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2017年印发了《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对教师提出了“汉字应用规范、书写优美”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的基础上,“高校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进而“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教育部关于汉字文化教育的上述要求明确了汉字书写教育在各教育阶段的目标及意义,并将汉字的审美教育、文化教育纳入汉字教育之中,促进学生对于汉字书写习惯的培养,增强其对汉字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三是通过多种活动和平台,加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弘扬。教育部近年来在学校和社会范围内开展了多项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活动以及教师书写书法培训。 2014年、2015年举办全国高校书法教师研修班,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期中小学书法教师研修班,2015年起联合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举办“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共培训2600多名书法教师;从2015年起,联合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组织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公开课,进行书法美术作品巡展,活动范围涉及贫困及偏远地区;指导各地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增进传统经典与汉字书法的学习交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语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四是依托现代媒体与科技,打造汉字文化推广新引擎。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三届原创汉字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大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解汉字的规范用法之余,尽享汉字之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其中书法部分邀请欧阳中石、张海任顾问,邀请卢中南等楷书名家参与制作,发布后得到社会普遍好评。2015年、2017年,指导举办两届两岸大学生汉字文化创意大会,2014-2017年连续举办四届两岸大学生汉字书法艺术交流夏令营,取得丰硕成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两岸大学生对中国汉字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汉字文化创意的参与热情。此外,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等部门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推动书法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业态样式的创新,发挥汉字创意魅力,推广相关文创产品,强化汉字传播效果。各部门整合资源,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向国际社会推介汉字文化及其思想内涵,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根据您的提案,教育部经商中国文联、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致认为谨防互联网时代汉字在传播中缺失,加强汉字文化的教育、传承和传播,有利于提高国民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对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在以后工作中积极考虑。下一步,将在四个方面积极推进:

  第一,围绕国家战略,提高语言文字服务能力。联合文化部、中国文联、孔子学院,通过汉字外宣展览、全球巡展,汉字文化教学、培训,孔子学院网络资源,语言文字推广服务培训基地,全球汉语学习网络等平台,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的书法文化交流。不断建设适应面广、影响力大、权威性强的语言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增强汉字文化的国际传播,让更多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喜爱汉字、了解汉字文化、进而消除汉字繁难不易学习的畏惧心理,进一步扩大汉字文化、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立足教育系统,抓好汉字书写教育基础。教育部、国家语委将通过课堂汉字教学、规范汉字书写活动及书法师资培训等工作,激发中小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引导国民养成良好规范汉字写字习惯,具备熟练写字技能,提高汉字书写水平,对于培养国民丰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强化国民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基础作用。

  第三,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展汉字推广传播途径。教育部、国家语委将联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继续打造“振兴汉字文化”类精品节目,进一步提高汉字普及度和公众参与度。同时也将联合中国文联,整合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资源,探索使用数字音频、3D数字技术,满足汉字文化、汉字艺术的传播和发展需求。

  第四,发挥汉字创意魅力,举办汉字创意活动。教育部将联合文化部推动更多融合汉字元素文化符号的发布和传播,争取结合目标地区的语言符号进行包装,以更多汉字视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理念。将继续举办两岸大学生汉字文化创意大会,两岸大学生汉字书法艺术交流夏令营等,为古老的汉字焕发出新的生命形态和表现形式,也为汉字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创新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此项工作能够得到关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文艺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共同参与到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和交流传播的事业中来,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你们对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8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