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3945号(教育类363号)提案答复的函
(摘要)

教提案〔2018〕第81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普通话精准扶贫专项资金投入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原则同意你们关于“语言扶贫已成为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和质量的难点和重要抓手”的观点,并一直注重积极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基础作用。2018年1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提升贫困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

  一、关于“加大教学资源研发出版的资金投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建议

  积极研发建设普通话学习资源。一是委托语文出版社编写了普通话入门级学习用书《普通话1000句》,已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充分考虑贫困地区不通普通话的青壮年劳动者的需求,吸收各地推普用书内容,且可扫码免费获取音频资源。二是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录制“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邀请著名朗诵、播音主持方面的专家将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全部课文用普通话进行示范朗读,免费向贫困地区学校和社会放送。三是在中央财政支持下,组织专业人员研制出具有互译、复读、连读等功能,可发出普通话和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4种少数民族语音的双语点读笔,并配有《双语学习读音读本》,免费发放给农牧民自学使用。

  下一步,我们将用好所研发的普通话学习推广资源,免费赠送贫困地区不通普通话的人群,真正发挥资源的实际作用。还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继续组织专家陆续研发多种汉语方言区地方版、民族地区双语版、海外双语版和学前儿童读本版等学习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的多元需求,并由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教馆、科大讯飞公司等提供培训平台和学习资源。

  二、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创新性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使用效果”的建议

  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是推动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前进的重要动力。部分省份在创新方面率先而为、走在前列。例如,云南省教育厅与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科大讯飞联合推出“语言文字扶贫APP项目”,利用手机APP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学好普通话,学习生产生活技能,助力云南脱贫攻坚。该项目是推普脱贫攻坚与信息化手段结合的有效方式,且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推普脱贫攻坚情况,为推普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拟借鉴云南工作经验,在全国贫困地区推行“推普脱贫攻坚”手机APP,并在“三区三州”先行试点。还将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推普脱贫攻坚,在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关于“加大相关活动及赛事长期持续的资金保障”的建议

  重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一是联合有关部门,打造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精品体系,组织举办了汉字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等原创品牌节目。二是组织开展“诵读名家、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朗诵艺术家和书法艺术家走进校园,为基层学校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提供示范与指导。三是每年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经常举办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特色活动,向贫困地区给予相应资金倾斜支持,推广、宣传和总结活动经验,创新活动机制,形成活动品牌。

  因经费投入有限,目前开展的活动在覆盖面和影响力方面还需加强。你们提出的青壮年农牧民导游员大赛等紧密结合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需求和特点,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考虑,更多组织开展与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赛事活动。我们也将积极争取资金保障,增加资金投入,扩大活动范围和影响力,打造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赛事,吸引更多社会群众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参与其中,真正发挥“以赛代练”的作用。

  四、关于“加大对国家级普通话精准扶贫示范区(县乡)创建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的建议

  创建普通话精准扶贫示范区(县乡),能够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形成氛围影响。2015年起,教育部、国家语委与国家民委联合开展了“全国双语和谐乡村(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共建设了两批16个示范点,重点支持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在内蒙古等9个少数民族聚居省份形成示范效应。另外,云南等脱贫攻坚人数多、任务重的省份积极作为,开展“推普好家庭”“普通话普及示范村”等评选活动,对推普积极性高、成效显著的家庭、县乡给予奖励、鼓励,也通过评选方式带动影响周边家庭、县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典型经验。树立群众示范典型,激发内生动力。树立身边外出务工人员、异地搬迁人员示范典型,充分发挥农民工经济公司、经济人的作用,做好贫困地区村民宣传教育工作,激发其学习内生动力。

  五、关于“加大资金投入,营造学普用普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语言扶贫效果检测”的建议

  重视营造推广普通话氛围,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根基也日益稳固。一是以每年9月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平台举办推普宣传活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并对推普下乡活动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健全、落实推普活动长效机制。二是指导、支持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城市评估和督导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语言文字工作职责,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提高。三是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坚持以测促训、以训保测。指导、帮助贫困地区建设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点,培训普通话测试员。四是开展县域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摸清底数,建设普通话普及情况数据平台,开展县域普通话基本普及验收工作。

  下一步,将积极争取资金投入,每年继续开展县域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并对贫困地区工作给予经费倾斜支持;免费为贫困地区不通普通话青壮年劳动者开展培训;加强政策倾斜,指导各地把学习掌握普通话作为东西协作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中推广普通话;切实发挥公务员的表率作用,通过集中学习、“一对一”互帮互学等方式对不具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能力的县以下基层干部进行专门培训;推进在职教师普通话达标,强化师范生普通话教学技能训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严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关。

  感谢你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根据你们的建议继续推动相关工作。语言文字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我们希望此项工作能够得到关心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共同参与到推普脱贫攻坚工作中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更大贡献。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9日

收藏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