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860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6〕第44号

  您提出的“关于社区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发展社区教育,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明确任务,对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加大社区教育力度,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社区教育蓬勃发展

  (一)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强调,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4〕10号)明确提出,“将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纳入城市信息化建设,建立互联网、移动电话、数字电视、卫星等多网合一的远程学习网络、服务平台和学习资源库。”2016年6月印发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提出,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教育资源融通共享,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居民参与率与满意度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二)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2000年4月,为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00〕14号),以实验的方式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先后确定了六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四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目前,共遴选确定了129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120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覆盖了31 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建设了 500 多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全国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干,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的社区教育梯度发展格局。《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600个,建设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0个,全国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三)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社区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普遍将社区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订了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如上海、宁波等地,已经将社区教育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体系,进行考核评估。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一般按常住人口人均1-2元的标准由地方财政支出。2014年,教育部组织开展的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与当地政府重视社区教育的程度呈现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政府的重视力度、保障措施对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社区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各地主动适应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医疗保健、早期教育、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从形式上看,除讲座之外,还探索了数字化学习、体验式学习、团队式学习、活动式学习等学习形式。此外,各地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活动,如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白领学堂、村民周周会、慈孝文化等。通过社区教育,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归属感、认同感不断增强。

  (五)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已建设了1400多个数字化学习中心。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在全国推动建设了71个数字化学习先行区。部分省(区、市)建有高质量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如上海学习网、广东学习网、陕西终身学习网、福建终身学习在线等,其中上海学习网,截至2014年年底,点击量突破1.5亿次,注册人数达 134 万。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在全国各地建设了 18 个 i-实验室网上工作室,如 i-书法、i-创意设计等,引导市民参与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体验式学习。随着移动学习的普及,各地加强了微课资源的建设。许多地方还探索建设了手机 APP 式课程资源,以及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各种优秀学习资源。

  二、继续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将以推动社区建设、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宗旨,以完善社区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服务能力为着力点,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基本标准制度、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为核心,依法治教,推进社区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升社区教育治理能力。一是培育多元主体。充分调动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会组织等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协商合作。鼓励各地建立社区教育联席会、理事会或社区教育协作会等制度,增强社区教育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社区教育服务的社会化,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外包、委托管理等形式,吸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增强社区教育的活力和效率。

  (二)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一是推动职业院校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充分利用场地设施、师资、实训设备及网络资源举办社区教育。推动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人中专转型发展,成为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推动普通高校、普通中小学有序向社区居民开放校园。二是充分利用社区内文化、科普、体育健身等各类资源,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三是提高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的开放率。

  (三)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一是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推动开展公民素养、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养生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领域的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和生活品质。二是创新社区教育形式。鼓励开发才艺展示、参观游学、读书沙龙,开设学习超市、提供学习地图,方便社区居民自主选择学习形式。三是推动各省(区、市)及中心城市建设数字化社区学习中心,加快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居民提供多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四)提高服务重点人群的能力。一是完善老年人社区学习网络。推动建设一批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作用的乡镇(街道)老年人学习场所和老年大学。二是鼓励各地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三是引导各地面向城镇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文明礼仪、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成为融入城镇社区生活的新市民。四是鼓励面向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家庭教育等活动。

  (五)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内涵。一是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国家组织编写一批社区教育通用型课程大纲,鼓励各地采取多种方式,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逐步形成符合社区居民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二是提高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水平。社区教育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探索建立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制度。三是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社区教育相关专业。

  (六)拓宽经费投入渠道。推动各地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学习者合理负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工作,提出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设立基金等方式支持社区教育发展。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助社区教育或举办社区教育机构,并依法享受有关政策优惠。

  感谢您对我国社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研究您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我国社区教育深入发展。

  教育部

  2016年10月13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