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216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9项改革任务、30余条具体举措,提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实施意见》印发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是对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启动了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修订工作,重点明确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二是推动各地各高校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区位优势,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要求、实施路径。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是推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二是推动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一些地方和高校将“创业基础”作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要求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并在各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科技创新”课程或内容。三是推动各地各高校加快推出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截至2015年底,“爱课程网”等主要课程平台上线了29门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合计选课人数近52万人。此外,教育部还专门支持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9所高校开展了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将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试点工作。
三、提升高校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能力。增强高校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正如你们在建议中所述,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主干力量。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础专业知识,并对不同职业能力等级的辅导员所具备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做出明确规定。2015年,教育部启动建设辅导员培训核心课程体系,打造辅导员网络学习平台,其中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第一阶段建设的6门课程之一,旨在有效提升辅导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力量。一是对首批50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进行书面调研,系统了解各基地总体情况、工作进展及成效等相关内容,评估其建设成效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情况。二是联合国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易班网、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开展了“大学生网络创新创业大赛”。比赛推选产生的优秀网络创新创业项目引入了投资机构和政府创业孵化器给予创业扶持资金、充分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三是推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鼓励各高校成立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支持指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四是积极开展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挖掘、选出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导向。
感谢你们对教育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关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部
2016年10月1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