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283号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和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4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为中国统筹推进教育结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当前,教育部正按照国务院《决定》提出的相关要求,科学谋划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着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推动政府履行好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推动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二、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农业部通过试点示范和各地实践,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探索形成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为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农业部印发《农业部关于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制订认定办法,明确认定标准,规范认定程序,做好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统计工作,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发放管理,全面推进以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积极推动有关扶持政策与认定工作挂钩、向高素质生产经营者倾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80号)要求,今年农业部加强对省级人民政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制订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细化方案,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作为考核指标纳入方案,提高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三、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优化专业设置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2015年,教育部修订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将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增加到99个,专业总数由1170个调减到748个,同时列举了746个专业方向。调减后的一、二、三产相关专业数比例为6.8∶39.4∶53.8,与当前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基本吻合,更加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更加契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设置了“现代农业技术”“农村金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等专业。同时,教育部委托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编制了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指导职业院校围绕本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四、引导地方政府做好专项资金统筹
自2014年起,按照“中央引导、省级统筹,分级负责”的管理方式,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着眼宏观,重在顶层设计。“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按因素分配法分配给各省份,对各省份实行目标管理,原则上不再搞“一竿子插到底”的项目管理。各省统筹安排中央和省专项资金,在兼顾各方需求的基础上,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国家亟须特需专业,以及技术技能积累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专业建设倾斜。
五、成立现代农业校企联盟(职教集团)
为推动集团化办学向深入发展,2015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实现形式、体制机制、政策保障等作出明确要求。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联合农业部筹建成立了“中国现代农业校企联盟”,按产业类型下设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装备和现代渔业等5个全国性农业职教集团,探索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大学、科研单位参与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基地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截止到2015年底,五大农业职教集团相继成立并实质运行,吸纳涉农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500余家。
六、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做好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工作。各级人社部门重点依托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等教育培训机构,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组织实施“春潮行动”等专项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有2000余万人次参加政府补贴性培训。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落实《决定》提出的相关要求,科学谋划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着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是进一步做好农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工作。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进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编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2016年,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用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四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联合行业组织及时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吻合度和针对性,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五是研究制订《关于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要求,加大对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者在内的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感谢您对教育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关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部
2016年10月1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