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560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助力精准扶贫”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2015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用5年时间完成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教育作为脱贫的五大举措之一,被赋予重大使命。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惠民、富民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制定《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
教育部正在制定《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拟通过重点完成五项任务,力争实现贫困地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一是夯实教育脱贫根基,主要聚焦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两个人生起点阶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特殊群体和地区等薄弱群体和领域,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未来发展奠基。二是提升教育脱贫能力,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两个教育脱贫重要抓手,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会因缺少技能无法就业而陷入贫困。三是拓宽教育脱贫通道,通过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加大高校招生倾斜力度、完善就学就业资助政策等措施,拓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纵向流动通道,为他们改变命运、实现人生出彩创造条件。四是拓展教育脱贫空间,动员高校通过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等形式,在加强决策咨询服务、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五是集聚教育脱贫力量,从精神动力、财政支持、教育帮扶、信息技术、社会力量五个层面,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脱贫大格局。
二、职业教育资助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将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标准由每年1500元提高到每年2000元。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不变,即: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六盘山区等11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目前,已有19个省实现了中职学生免费政策全覆盖,全国中职助学金覆盖近40%学生。
2015年6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国开办发﹝2015﹞19号),提出“贫困家庭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给予家庭扶贫助学补助。学生在校期间,其家庭每年均可申请补助资金。各地根据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中央到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确定补助标准,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享受上述政策的同时,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此政策实施以来,已惠及中西部5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将进一步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提升就业技能,实现就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总体部署,抓好职业教育扶贫。针对李海燕等代表所提相关建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教育部将与国务院扶贫办密切配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实现就业脱贫。一是支持县级政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整合相关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二是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制度优势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组织发达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对中西部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的特招计划,切实提高“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三是在国家开发银行等支持下,出台相关政策,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给予贷款期限不超过20年、每学年贷款金额6000元以内、在校期间财政全额贴息的扶贫助学贷款支持。
教育部将积极配合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支持和动员职业院校和成人学校争取地方政府以及人社部、扶贫办、农业部等部门的培训项目资金,承担更多的有关精准扶贫的培训任务,使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更广、惠及的人数更多,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感谢你们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你们的意见建议。
教育部
2016年10月1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