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6〕第416号
您提出的“关于推行‘院带班’教学模式 着力造就高层次京剧人才队伍的提案”收悉。经商文化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文化部等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化戏曲表演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京剧人才培养,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完善戏曲表演专业教学标准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推动戏曲等文化艺术类专业标准体系建设。先后组织制订了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就业面向、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相关职业院校依据专业教学标准,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推进相关专业课程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对接。2016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表演艺术类部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明确专业(类)顶岗实习的目标与任务、内容与要求、考核与评价等。
二、实施“当代京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2015年起,文化部整合京剧、昆曲和地方戏曲保护财政资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其中“名家——当代京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是关于京剧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以“师徒传承”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传承京剧经典传统剧目,带动全国京剧院团继续加大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和表演人才的培养力度,让更多的年轻一代艺术家真正承担起京剧传承保护、繁荣发展的历史重任。2015年和2016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共扶持了65位京剧名家,向近120名学生传授京剧经典折子戏。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是制订实践性教学制度规定。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专业课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2016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中的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
二是开发实际教学案例库。2014年,教育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行业开发了戏曲表演专业教学案例库。项目引入了艺术院团(即演艺企业)真实剧目创作生产演出的实际案例,通过全面剖析院团剧目生产链和有效将其与教学过程挂接,使实际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案例库包含京剧《少年马连良》等。
三是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赛项。自2013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4年设置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赛项,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扩大。该赛项以戏曲表演作为比赛项目,弘扬京剧等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示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风采。
四、推进示范专业点建设
2013年,教育部会同文化部、国家民委印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遴选了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的戏曲表演(京剧)专业等首批100个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016年7月,三部门确定了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的戏曲表演(京剧)等62个专业点为第二批示范专业点。示范专业点建设将推动相关职业院校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戏曲传承需要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戏曲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遵循戏曲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艺术教育之路,才能实现戏曲艺术教育的目标,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您提出的“院带班”教学模式,请名家老师以“一带一”方式授课传艺,符合戏曲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德艺兼修、全面发展的优秀京剧人才。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文化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吸收您提出的意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引导高校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京剧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国家京剧院等院团与职业院校开展订单班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
目前,文化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正在研究制订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指导戏曲艺术教育的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关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部
2016年10月2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