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6〕第338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戏曲教育要遵循艺术规律’ 强化、加大专业培训 培养高、精、尖艺术人才的提案”收悉。经商文化部,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
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艺术类学科专业建设,深化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增设艺术学学科门类和本科专业。教育部会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并公布实施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艺术学从文科学科门类中独立成为单独的学科门类,分别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专业类。修订并公布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5个专业类下设有表演、戏剧学、音乐表演等33个本科专业,实现了艺术学学科专业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二是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设有戏曲表演专业,定位于专门培养表演艺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艺术系科的后备生。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其中设有戏曲表演专业,定位于培养熟悉戏曲表演的基础理论,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人物塑造能力,从事戏曲表演、戏曲导演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核心课程有唱腔、念白、身段、剧目等。
二、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制订实践性教学制度规定。2012年1月,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包括艺术类学科专业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对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再次予以强调,明确提出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2016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中的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
二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依托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了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等24个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动艺术院校与有关单位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
三是鼓励支持各地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类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如北京市教委联合国家大剧院,每年举办一次“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活动,通过“教学—创意设计—实践—展演”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推动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关于你们提出的“适当压缩寒暑假时间,或进行假期集训、社会实践、演出”的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相关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由学校自主制定,寒暑假由地方、学校自主安排。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推动戏曲类院校按照戏曲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加强戏曲职业教育行业指导
一是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2013年,教育部会同文化部、国家民委印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遴选了首批100个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016年7月,三部门确定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戏曲表演(评剧)等62个专业点为第二批示范专业点,涉及戏曲表演的有京剧、评剧、川剧、黄梅戏、秦腔等20多个剧种方向。示范专业点建设将推动相关职业院校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是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赛项。自2013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4年设置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赛项,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扩大。该赛项以戏曲表演作为比赛项目,弘扬京剧、昆曲、地方戏等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示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风采。
三是强化戏曲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2014年,教育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行业开发了戏曲表演专业实际教学案例库。项目引入了艺术院团(即演艺企业)真实剧目创作生产演出的实际案例,通过全面剖析院团剧目生产链和有效将其与教学过程挂接,使实际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案例库包含的教学案例有越剧《红楼人物秀》、京剧《少年马连良》、楚剧《行当剧目汇总》、花鼓戏《刘海砍樵》、晋剧《托起太阳的人》、闽剧《青春版贬官记》、花灯剧《白扇记》和川剧《死水微澜》等。
四、加强戏曲相关专业师资培养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出台了“鼓励有条件的戏曲职业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建立戏曲院校青年教师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青年骨干‘双向交流’机制”等政策,都是针对戏曲教育中的师资问题提出的强化措施。文化部为确保《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中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制订印发了《文化部贯彻落实国办<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分工方案》,规定了每项工作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完成时限,目前都在落实中。
关于你们提出的“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的建议,据统计,包括戏曲专业青年教师在内的全国青年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偏低。青年教师正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聘任的岗位等级比较低,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多数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教师工资达不到本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一些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其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不相适应。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密切了解各地绩效工资实施情况,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督查。随着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到位,高校教师工资的宏观调控和经费分担机制将进一步完善,高校青年教师的待遇将会得到逐步提高。
戏曲传承需要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戏曲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遵循戏曲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艺术教育之路,才能实现戏曲艺术教育的目标,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在今后工作中,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吸收你们提出的意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引导学校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文化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正在研究制订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指导戏曲艺术教育的发展。
感谢你们对教育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关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部
2016年10月2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