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7〕第117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简称《决定》)要求“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简称《规划》)提出“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健全职业教育接续培养制度”“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以学分转换和学力补充为核心的职普互通机制”“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
您提到的“尽快建立高职院校和本科教育之间的‘直通车’和‘立交桥’,本科教育的相应专业应承认高职院校的学分”在《决定》《规划》中已有体现,《行动计划》更是将其细化为“研制‘关于推进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具体任务(RW-22),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2016〕3号),国家开放大学以其“学分银行”为基础,组织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开展了学分认定和转换实践工作。近年来,各地也进行了相关探索,如山东省推行弹性学制、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鼓励高等职业学校和本科学校实施基于专业接续、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联合培养模式。
二、加快研究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
《决定》要求“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规划》提出“研究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完善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行动计划》提出“开展设立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可行性研究”并将其细化成任务(RW-15),相关研究工作正按计划开展。
国家《学位条例》第三条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订)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您提到的建立“副学士学位”需要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如可行,还需要对上述法律进行必要的修订。
三、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为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以推动落实《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在加大高职教育投入、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以及提高师资水平和改善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响应,制定实施方案、主动承接任务,合计预估投入经费204.12亿元,其中安徽、广西、广东、北京、山东等地超过10亿元。
《行动计划》明确“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一是要求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计划到2018年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200个左右。二是面向企业的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面向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到2018年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院校、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建设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00个左右。
《行动计划》还致力于提高师资水平和改善师资结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计划到2018年底,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500个左右,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截至2016年底,已有16个省启动了“推动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19个省启动了“制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等任务。
下一步,教育部将根据《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学位条例》,按照《决定》精神,落细落小落实《行动计划》,探索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机制,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认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学习者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包含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在坚持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换与认定。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提供更加公平的高质量教育。
感谢您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8月3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