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56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服务类高职教育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民政部,现答复如下:
大力发展公共服务类高职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公共服务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社会基础保障能力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民政部等国家部委始终高度重视公共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结合公共服务事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优化专业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培养质量,推进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
一、健全标准
一是完善专业建设标准。2012年和2014年,组织制订高等职业学校公共事业大类、中等职业学校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组织实施、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和教材开发等方面内容,强调要面向公共服务类专业服务企业、社区委员会与社区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和其他有需要的企事业等单位,培养掌握家政公司管理、家居美化与布置、家庭营养配餐与制作、家庭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编制完成高职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专业简介,进一步明确了就业面向、主要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等方面要求。二是健全职业资格。2000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家政服务员”纳入职业分类,并建立了初级、中级、高级家政服务员职业资格体系。按照职业资格相应级别要求,部分技工学校已陆续开设了家政服务类专业,与业内企业联合开展家政服务专业学制教育,一些技工学校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还开展了家政服务相关的职业培训。
二、提升质量
一是优化专业设置。2010年,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专设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包括民政服务与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等。2015年,修订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对公共服务类专业进行调整,设置了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和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等5个公共服务类专业,取消了人防与应急管理等4个专业。以此引导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使职业院校专业与公共服务业发展需求更为吻合,提升了服务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能力。二是扩大培养规模。2016年,全国共有80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年招生3214人;有124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年招生4172人。2017年,全国备案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职院校81所、拟招生5975人;备案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122所、拟招生7152人,相比2016年招生规模增幅明显。三是建设示范专业点。2016年6月,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确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等65个专业点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的护理专业等76个专业点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以期相关职业院校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强相关学校建设。民政部加强对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管理,深化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部省共建,支持以上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类专业体系,大力培养公共服务类事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加大投入
一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12年累计投入6900万元支持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加强15个公共服务类相关专业建设。二是“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共投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644万元,支持了14个省份的17所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康复治疗技术、公共事务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儿童康复、家政服务、社区矫正等6个专业的18个专业点。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共投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730万元,支持浙江、江苏、贵州等7个省份建设了11个公共服务类实训基地(高职9个,中职2个)。四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中央财政共投入600万元支持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老年教育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共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资源库,投入450万元支持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资源库。五是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民政行指委)承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的任务和项目,2016年实际投入167万元围绕公共服务类专业发展开展建设。以上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了公共服务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扩大了优质教学资源,提升了公共服务类专业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营造氛围
2010年民政部和教育部指导成立的民政行指委,发挥其在政府、行业企业与院校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民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推动公共服务类专业的发展。民政行指委汇集了各民政相关职业院校、民政相关企业,以及中国康复器具协会、中国殡葬协会、中国福利协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北京社会工作协会等多个相关行业协会。民政行指委以所涉专业为基础,设置了公共事务管理、康复、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现代殡仪技术、彩票等七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连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养老护理员、殡仪服务员等十余个民政特色职业的竞赛、观摩、鉴定和交流活动;多次举办全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对话活动,为推进公共服务类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正如您的提案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类高职教育,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您关于“加强政府和高职院校的合作”“推动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以及“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非常好。下一步,我们将在推动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公共服务类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加强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合作互动:
一是扩大公共服务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发布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引导鼓励职业院校开设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
二是完善职业院校公共服务类专业教学标准体系,重点修订制订职业院校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专业教学标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三是聚焦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力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创新,为公共服务类高职教育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开拓空间。
四是充分发挥民政行指委作用,广泛吸纳设有公共服务类专业的非民政职业院校,推动职业院校民政类专业建设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是鼓励引导学生从事公共服务业,推动相关院校加强公共服务类专业招生宣传,进一步增强相关专业吸引力。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