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4001号(教育类387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7〕第139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理顺管理体制 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规划指导,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

  教育部积极推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一是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2013年印发文件,推动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明确了高职院校多种招生办法,其中包括中高职贯通招生形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对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使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已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约有170万名考生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录取方式升入高职院校。二是现行研究生招生政策允许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报考攻读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是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体制机制和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按照“适应需求、面向人人、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思路,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沟通衔接,推行高职学校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初步构建了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全国职教会部署,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等文件要求,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我们将继续推动各地落实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着力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同时,我们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为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次选择、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机会。

  二、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及课程改革

  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职业院校治理,制订实施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现代学校制度,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努力建立健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新增了“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三项内容,明确了专业与职业岗位、职业标准和继续学习方向的关系。2015年,发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并向社会公布。高校可自主设置非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的专业方向。

  2014年以来,教育部发布了职业院校护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9项教育行业标准,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专业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技术要求等配备依据和场地要求,以保障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部将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制)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7年专业增补、有关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开发等工作,进一步指导各地和职业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办学实际合理设置专业,规范管理,培养更多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关于加大对企业办职业教育的鼓励力度,提高产教融合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关指示精神,2016年12月12日,教育部在福州市召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会议强调,办好职业教育要依靠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社会等“四支力量”,必须坚持定位要准、质量要高、队伍要精、管理要严、保障要实等“五个要”,齐心协力打好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的攻坚战。

  一是认真落实《决定》要求,鼓励中央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中央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例如,国资委配合教育部、行业协会等先后指导中央企业成立了中铝职业教育集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中国通信服务职业教育联盟等;探索以中央企业为龙头的职教集团办学模式,完善相关政策,对符合政策的央企所办院校,列入教育部职业教育整体规划,培育了大庆职业学院等一批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示范性学校。

  二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层面组建了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建成约1300个职教集团,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教育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坚持多元办学,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得到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体制机制和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度、契合度不断提升,办学活力持续增强。

  三是鼓励央企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例如,胜利油田同时在拥有主体专业(工种)的二级单位设有30个油田实训基地,三年来累计完成实训2.9万人次,其中研究生485人,本科生8750人,高职生19760余人次;中国铝业以职教集团为中心,注重发挥成员企业在专业领域的自身优势,打造行业内领先和具有示范效应的氧化铝、电解铝、铜铝加工等各专业工种实训培训基地,在集团内统一调配使用,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为学生实习实训和员工培训服务;中国铁通通过企校合作建立了10余所大学生实训基地,每年为近2万名大学生提供实训培训,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素质。

  四是现行税收政策关于促进校企合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对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服务,免征增值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的规定,企业因雇用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等。

  五是会同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继续发挥国有企业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对与企业主业发展密切相关、产教融合且确需保留的企业办职业院校,可由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探索集中经营、专业化管理。

  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鼓励企业把行业最新标准,中高端水平技术、工艺、方法及生产实际项目等引入教学,推动专业教学内容、课程教材与行业企业技术同步更新,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督导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积极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继续丰富和完善校企合作形式,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等,为建设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提供有力支持。

  四、关于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增加“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规模和质量

  近年来,教育部在全国陆续建立了56个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地建立了500个主要面向本地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多数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基地向机构实体化、职能专门化、水平专业化发展,硬软兼顾建资源,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形成。以全国基地为龙头、省级基地为主体、灵活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已经形成,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支撑和服务

  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分别于2006年、2011年、2016年启动实施三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三五”期间,按照“示范引领、服务需求、产教融合、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校企双方人员交流合作等项目,完成教师5年不少于360学时全员轮训,实行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高校教师素质协同提升机制,形成一批适应中高职人才接续培养需求的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为实施校际合作、校本研修提供支撑。实现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常态化,聘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渠道通畅,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沟通机制,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完善体系、改革创新、提升质量”的总体思路,创新政策制度和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五、关于优化社会用人环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对于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国务院在2015年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这为宣传、展示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安排,在实践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我们努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以2017年5月的活动周为例,这次活动周以“共筑职教梦 喜迎十九大”为主题,开展了开放校园、开放赛场、开放企业、开放院所、走进社区等活动,全国上万所职业院校开展或参与相关活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开展报道,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词”。此外,我们每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活动。通过这些举措,为职业学校学生展示风貌搭建平台,让社会了解职教、体验职教、参与职教、共享职教成果,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与有关部委努力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一同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感谢你们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22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