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5925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419号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水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到,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现答复如下:

  一、出台并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教育部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农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在职能范围内,互为牵头,配合涉农部委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相关工作。

  2011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粮食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探索有关部门通过合作共建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每年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0万人,实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万人的目标。服务现代农业和新一轮“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优先扶持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创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办好1000个涉农专业点,普遍提升农业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使其成为培养农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13个粮食主产省、21个重点市和800个产粮大县,600个大城市郊区和蔬菜优势产区要重点办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

  文件提出要推动县级人民政府加强统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力度。要求各地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整合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规划并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研究制订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评估标准。组织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

  文件下发后,各地纷纷转发文件,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推动。

  二、联合多部门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县域人才培养

  为深入推进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2013年1月,按照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教育部在征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八部门同意基础上,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3〕1号),要求通过示范县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县引领作用,5年内创建300个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示范县创建工作得到了国家层面认可。

  教育部多次将示范县创建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将示范县创建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指导各省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标准提出省内自我示范、全国相互示范的工作要求,建立起基本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和乡村(农村)成人文化学校的作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教育部还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资源对入围创建的示范县干部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委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做了多次主题各异的交流活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共同开发了示范县展示与交流平台并与教育部网站实现对接。

  示范县创建活动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按照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愿申报-省市评估-入围创建的工作程序,一大批县市区政府踊跃申报。通过示范县创建活动的开展,已经涌现出一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典型。示范县在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职成教育培训网络,协助地方培养人才,加强县级职业学校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成绩。目前已经遴选了五批261个县(市、区)入围创建名单,确定创建合格三批共159个县(市、区)。

  三、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共同发布《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指导职业院校按照“半农半读、农学交替”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后,教育部会同原农业部,依托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各地职业院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及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总计20多所有关院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共同研究起草了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适合职业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农民职业教育方案。

  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2014〕1号,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以坚持服务产业、农学结合、实用开放、方便农民、科学规范为制定原则,在培养目标、基本学制、专业类别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提出“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专业方向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二是提出“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三大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学习需要的课程,也允许各地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或增开其他课程”“每门课程的学习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重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1:2)。”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突出开放性的原则,实现了课程可选择性和综合性的结合。三是提出“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多次组织培训宣贯活动,多个省市已开始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出台配套政策。尽管由于财政体制问题,教育、农业系统没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民学历教育项目资金,但仍支持鼓励地方试点。河北、河南、福建、广东、内蒙古等十余个省份已经出台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实施方案,并自己出经费启动相关工作。

  四、支持、推动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

  县级职教中心既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农业、农村和农村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要求。

  为了加强省际交流,共同解决县级职教中心发展不平衡和改革不充分的问题,今年初教育部支持由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牵头发起,成立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联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背景下成立的,旨在加强全国各地县级职教中心之间及其与有关单位的联系,交流信息,研究问题,促进县级职教中心和县域各类职业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

  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成立以来,已经组织了两次全国性活动,发布了一批适合县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研究课题,共有300多所县级职业学校加入了联盟。

  五、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支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农业农村部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自2015年以来启动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一批大学生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据统计,2016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在青年农场主培育对象中占比为26%,培育对象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各地加大对青年农场主的培养力度,如浙江省实施“农创客”计划,累计支持2000多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为了推动培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农业部精选培训机构、完善培育体系,集聚吸纳各类农业院校参与培育工作。如陕西省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职业农民培训学院,搭建理论研究和模式创新平台,探索培育新路径。浙江省湖州市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整合成立湖州农民学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建设产业工人网络学习平台,计划依托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成政策文件宣贯平台、供需信息发布平台、技能技术网络展示平台、技能培训课程和师资队伍汇聚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完成门户网站初步设计、平台主页开发测试,具备上线条件,此平台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教育部已经建立起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简称资源库),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和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为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立项建设8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含10个子库)和1个学习平台,初步形成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体系,覆盖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19个高职专业大类。截至2017年2月,共有1000所院校、3094家行业企业参与资源库建设;共建成各类多媒体资源190万余条,注册用户达134万余人。现在已经实现各类优质数字资源网络化、泛在化、共享化,不但为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提供信息化学习平台,更多是为包括职业农民在内的社会学习者提供免费、优质、丰富、实用的,可以“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资源。按照教育部《2017年教育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其中涉及非学历教育岗位培训项目的相关数据如下:2017年全国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岗位证书培训共计13752077人次(其中高等教育2485345人次,中等教育11266732人次),培训对象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针对乡村数字化课程资源匮乏的现状,教育部相关司局指导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相关企业,启动了《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与应用》(简称“城乡大课堂”)课题项目。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推广,“城乡大课堂”整合了全国涉农职业院校、相关企事业机构适合农村培训的8000多门课程资源,包含社会教育工作者培训、党员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科普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所有课程资源都可手机移动学习。目前参与院校近700所,有力地促进农村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下一步,教育部将联合相关部门,支持和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成人学校开放教育资源,争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开展各类培训,推动加快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教育培训服务。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