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8〕第295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助推现代学徒制培育新型工匠人才的提案》收悉,经商全国总工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基本情况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目前,教育部已分三批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000余个专业点,7万多名学生学徒直接受益。已布局的试点中,政府牵头的20个,重点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行业牵头的18个,侧重开发规范和保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各类标准;企业牵头的17个,重点探索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运作方式和激励机制;院校牵头的503个,重点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二、健全现代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方面,教育部于2014年重启《职业教育法》修订,成立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现已形成修改建议稿正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法》修正案(草案)中已做了相关规定。
法规规章方面,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目标、内容、范围及工作安排。201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等8个文件,设计了地方政府牵头、行业牵头、职业院校牵头、企业牵头的4种试点类型。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要求“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现代学徒制内涵要求和核心要义。截至目前,全国18个省市发布了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支持文件,其中《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2018年5月31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以地方法律形式明确支持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开启了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地方法律政策支持先河。
三、加强标准建设和工作指导
2015年以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年度工作通知均要求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2017年7月,教育部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设立专家库,发挥专家组织的研究和指导作用,开展咨询、指导、培训、评估、检查等工作,持续推进和推广现代学徒制。
此外,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支持学校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2018年3月,28个省(区、市)已支持建设902个大师工作室,进一步推进了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四、加强财政扶持力度
目前,中央财政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因素分配法,分配因素中包含有双师型教师比重等现代学徒制核心因素。此外,现行税法规定“企业聘用职业学校的实习生等发生的成本费用,可依法在税前扣除”。
按照《行动计划》“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的要求,2016年,28个省份启动427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级财政投入5834万元;2017年,29个省份已布点建设46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级财政投入14906.60万元。山东省对接收学徒进行培养且考核达标的企业,每接收1名学徒并经考核达到学徒培养标准,省财政按5000元标准补助企业,其中,3000元用于带学徒师傅的奖励,2000元用于补偿企业的水电、耗材等。
五、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近年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以多种形式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形成了“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国工匠”“匠心工程”“中国梦•劳动美”等活动品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效宣传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师生员工、师傅学徒的良好风貌,也为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和推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加快构建对现代学徒制体系,协调推动财政经费投入、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培育新型工匠人才。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10月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