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字〔2019〕118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和培训保障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包括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人群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多年来,积极发挥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功能作用,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和各类高校发挥办学特色优势,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各类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优质学习资源建设和共享,努力为包括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从业人员提供更加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更好满足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需求。
一、指导职业院校实施高质量职业教育和培训
一是稳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根据该试点方案,包括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社会成员可以自主选择证书类别、等级,在试点院校内、外进行培训,通过考核后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二是着力提高职业培训质量。“职教20条”提出,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自2019年开始,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教育部认真落实“职教20条”要求,积极指导各地各职业院校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加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现培训与就业、培训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供支撑。
二、针对农民工等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重点人群开展继续教育专项行动
农民工是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教育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函〔2016〕2号)出台实施,发挥教育系统教育资源优势和工会系统组织动员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资助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将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使每一位农民工都能得到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能够通过学习免费开放课程提升自身素质与从业能力的总体目标。通过三年来的努力,“求学圆梦行动”为各地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继续教育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21个省市、300余所高校参与其中,受益农民工学员已超过百万人。“求学圆梦行动”已成为提高农民工素质的知名品牌活动,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载体。
三、打造在线学习平台整合优质学习资源
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在线学习APP、e-learning等在线学习平台也是教育部近些年积极推进的重要工作之一。以慕课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教育培训、提高职业技术技能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打破教育培训区域壁垒、降低培训门槛、节省学习费用。教育部积极引导“爱课程中国大学M0OC”和“学堂在线”等在线学习平台汇聚中国高校全学科上万门优质课程,并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合作,目前注册用户数千万,为包括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社会学习者提供免费开放学习等服务,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学习课程,完成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还可获得课程证书。同时,为突出行业企业特点,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继续教育需求,许多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定向支持、课程个性化定制等方式,服务于政府、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职教20条”工作部署,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求学圆梦行动”、加大在线学习平台和在线教育的宣传力度等多项举措,面向包括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加优质多样、科学实用的教育服务,努力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9年8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