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字〔2019〕174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不断壮大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教育部重视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在校生2685.54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加强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
一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每年开展包括“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内的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举办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艺术及心理素质拓展活动。2019年活动期间,共有56所高校自主举办了413项特色活动,吸引了24万多名大学生参与。
二是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等文件提出,注重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二、建立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接机制
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贯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实现人才培养有效对接。
一是打通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渠道。2014年,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明确提出,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2019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了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南昌职业学院等15所学校由“职业学院”更名为“职业大学”,同时升级为本科院校。目前,职业教育学生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已初步建立。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多种通道升入普通高职院校,也可通过成人高考升入成人高职院校;普通高职院校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升入普通本科,各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可通过成人“专升本”升入成人本科;普通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两年后,可考取硕士研究生。
二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从2015年起,教育部分三批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000余个专业点,每年9万多名学生学徒直接受益。现代学徒制在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两张皮”的问题上进行积极探索,目前已在政策、保障、模式、机制、标准等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
三是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2019年4月,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部署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目前,首批证书试点院校共1988所,参与学生累计近24万人。
下一步,教育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心理健康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将其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内容。二是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落实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三是分别与各省签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备忘录》,指导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培养等工作。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9年9月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