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字〔2019〕371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及改革当前职业教育体制的建议”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现答复如下: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为实现2035中长期目标以及2050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一、优化专业布局
教育部鼓励院校根据办学层次和定位,围绕需求按程序自主设置相关专业。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5〕10号),规定高职专业设置实行备案制,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具有相应办学资质的院校,除医学、教育、公安、司法等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外,可根据实际设置目录内非国控专业,专业方向可自主设置。要求高职专业设置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紧缺领域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要求“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一)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
《方案》提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面向先进制造业等人才紧缺领域,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五个领域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社会化机制遴选培训评价组织,指导开发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方案》有关部署,教育部将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方案》明确了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将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三)完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
教育部重视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2019年,在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新修订的种子生产与经营等347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进一步明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除专业教学标准外,教育部依托有关行指委组织有关行业、企业和院校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标准文件研制工作,进一步明确有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大力倡导弘扬工匠精神,加大职教宣传力度
(一)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
2015年,国务院批准每年5月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至今已连续举办5年。活动周期间组织开展开放校园、开放企业、为民服务等展示体验活动。2019年,全国约有上万所职业院校开展或参与相关活动,1000余万职业院校学生参与了职教周活动,观摩体验活动近4万项,体验与参与人数超过1500万人次,3.5万余家企业参与职教活动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对职教活动周进行报道7000次以上。
(二)加强各学段劳动教育
教育部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对新时期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有地位,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劳动教育。
(三)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
切实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主动做好有关宣传工作。教育部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及落实情况,配合答记者问、专家文章、图解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形象化、通俗化解读职教新政策。组织多路中央媒体专题采访团,实地采访报道地方发展职教的典型经验做法,深入报道职业教育活动周各项活动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事等有关情况。积极支持和协助《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续集的拍摄工作,深入挖掘具有典型意义的工匠故事。推出一批职教领域优秀师生典型,充分宣传报道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杨金龙,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陈曙光等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师生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积极营造学技术光荣、技师光荣的氛围。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设计
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4月22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决定,《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46号)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二)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将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实效
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27亿元,组织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双师型”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培训,重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双师素质。截至目前,25万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企业实践和省级培训,近半数参培教师培训结束时取得更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开展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2016年,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教师〔2016〕3号),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将企业实践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化。
(三)加大兼职教师聘用力度
2012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师〔2012〕14号),进一步明确了兼职教师聘用条件、程序、管理及保障措施等。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级综合奖补项目,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地方实施职业院校紧缺专业兼职教师聘用工作。目前全国有26个省份财政列支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兼职教师聘用,推动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下一步,教育部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部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一是继续引导院校结合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实施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重点产业领域以及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其他领域,持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就业质量。
三是将继续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形成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
四是研究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性文件,继续办好每年度的职业教育活动周,鼓励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9年9月2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