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成建议〔2020〕184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与就业工作
2019年9月,经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及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试点新路径新机制;坚持科学布局和区域对口协作,按照经济、产业、人口和教育资源相对集聚,开展实质性改革的原则优化城市试点布局,要求承担试点任务的东部地区城市开展结对帮扶和对口支援,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二、关于压实企业产教融合责任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各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压实企业责任,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形成政策组合拳。2018年,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4月,经国务院常务会研究决定,财政部印发《关于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46号),明确“2019年1月1日起,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二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对新时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实现形式、体制机制、政策保障等作出明确要求。全国组建了约1400个职教集团,吸引约3万家企业参与,覆盖了近70%的职业院校。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92号),组织开展申报和遴选工作,计划2019年、2020年分别培育建设150个左右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三是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建设。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计划在5年内启动试点建设50个左右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三、关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
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实施了一系列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地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重点支持各地巩固和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2020年安排计划资金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4%,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此外,为推动各地加大投入,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中央财政积极引导各地建立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
目前,中职建立了以免学费、国家奖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等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高职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2019年,财政部印发《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增加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名额1万名,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10%,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3000元提高到3300元。
四、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教育部、财政部先后支持建设了近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200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进中职学校办学能力评价与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的督导评估。教育部分别从2012年和2016年起,组织高职和中职学校编制和报送质量年度报告,并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公司发布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基本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年报制度,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此外,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建立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发布近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和13个行业职业教育年报。
五、关于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作出了明确规定。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合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六、关于支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国家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一是通过教育部部门预算安排“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专项”,支持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及规范研制、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推广、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等。二是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支持包括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内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升计划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分配,各省可按规定并结合实际,加大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倾斜力度,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七、关于职业教育国际化
职业教育是中外教育合作中成果非常丰富的一个领域。按照中央关于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在坚持“请进来”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职业教育国际化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积极鼓励有关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围绕“一带一路”组建职业教育联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建了“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中国-东盟边境职教联盟、“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等。2019年,成立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该校5个专业教学标准已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八、关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地位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全国已有30个省(市、区)出台了贯彻落实文件的实施意见或相关政策。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在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时统筹考虑您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投入机制,大幅增加职业教育投入。适时组织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2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