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223号建议的答复

教职成建议〔2020〕128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建议”收悉,经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准的建议

  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一)动态调整专业目录,不断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近年来,教育部联合行业不断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努力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2015年教育部组织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明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5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职业院校依据《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2015年,研究设置了748个高职专业,形成了《专业目录(2015版)》,在此基础上,2016至2019年每年增补了专业,现已有779个目录内专业。同时,还新增了46个中职专业,现已有367个目录内中职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设置了80个专业。在2012年发布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基础上,修(制)订并发布了347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及中职专业教学标准230个;研制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等十科课程标准,以及51个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36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等。

  (二)启动实施“双高计划”,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正式启动实施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聚焦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遴选确定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197所,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5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141所。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奖补资金分类分档支持“双高计划”,地方在完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基础上,对项目建设单位重点投入、加大支持,着力建设一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支撑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一批服务、支撑、推动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

  (三)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围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新产业新业态组织赛项,注重德技并重、教产结合和开放参与,将大赛打造成为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二、关于开展大师进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工匠精神的建议

  一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中提出要求。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研制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均对工匠精神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在教材建设中强调工匠精神。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强调突出职业特色,要求融入产业文化、工匠精神有关内容,注重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三是积极开展技能大师进课堂等各类活动,广泛弘扬工匠精神,使技能成才观念深入人心。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通过技能成才故事,引导鼓励广大学生和青年学习劳动模范,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举办技能人才有关论坛、讲座、展览、研讨会等活动,使技能成才观念深入人心。

  三、关于加强劳动者在岗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建议

  2015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提升在职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和创业能力。一是推动职业院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教育部推动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发挥本校师资专业优势,多形式、多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制造强国、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二是推动各类院校面向重点人群开展培训。引导推动各地各类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培训特长,精准对接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积极承担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委托的各类培训项目,批量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有效化解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三是推动社区教育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全国已有700余个县(市、区)形成了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主要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各地建立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一是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广泛组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线学习等活动,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二是对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组织实施农民工“春潮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和返乡创业培训计划以及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下一步,教育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做好有关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好“职教20条”,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二是根据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规范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开展新一轮的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动态调整工作,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引导地方和学校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灵活设置专业,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发挥“双高计划”项目学校示范作用。推动“双高计划”项目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指导地方做好项目管理,健全责任机制,推动项目持续发展。鼓励地方支持建设一批省域高水平学校和专业,构建以高水平学校为引领,区域内职业学校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四是更好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重点人群就业。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领域,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结合学校优势专业,面向退役军人、转岗人员等研制针对性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方式,提供高质量服务。五是继续组织办好技能大赛、技能大师进课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各类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15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