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成提案〔2020〕348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慕课”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相关工作的统筹规划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要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遴选100个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引导职业学校开展信息化全员培训。
2020年,为落实职教20条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要求,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规定了职业教育中的三类数字资源,其中之一是基于非商业用途,遵循资源版权要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自由使用和修改的数字资源,包括开放在线课程(含MOOCs)、开放课件(含微课)、开放教学材料、开放软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同时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
二、优化相关课程建设
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为载体,面向专业系统建设丰富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自2010年启动资源库建设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拉动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支持、院校自筹资金立项建设资源库203 个,覆盖了所有19个专业大类、156个二级专业类。目前,已有1100余所高职院校和1300余所中职学校等通过调用资源库优质资源开设在线课程22万余门,服务教学班62万余个,累计登录用户570余万人,学习人次达到3156万余人次,累计点击11.2亿次,有力推动了资源库融入日常教学,促进“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
2013年以来,教育部持续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及慕课的建设、应用与开放共享。2017年,教育部开展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认定489门课程,其中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22门;2018年认定801门课程,其中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111门;2019年专科高职共195门申请参加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着重加强注重汇集行业、企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满足在校学生、教师、从业人员及社会学习者等多类人群的高质量在线课程。
三、指导省级加强组织协调
教育部指导20余个省区市,结合实际出台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专项文件,其中贵州、福建、广东 、广西、安徽、河北、湖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上海、四川、新疆、浙江、北京等省市出台了职业院校在线教学的专项文件。印发《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赣府发〔2020〕16号),要求高标准如期建成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健全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教育资源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安徽省成立在线教学指导机构,组织各校认真制定线上教育教学方案,并进行审核备案,形成各院校教学质量报告。福建省组织编制《福建省高职院校在线教学典型案例精选》推送给全省高职院校。
各地方教育部门还积极推进本区域内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如江苏省牵头整合多方优质教学资源,推荐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服务和数字资源服务,协调不同平台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权限;湖北省加大对优质职教资源协调供给力度,先后多次对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主要提供方,就免费为湖北职业院校提供服务多次沟通协调;江西省开放江西省终身学习网、江西省终身学习资源库等平台为职业院校提供免费课程资源,整合国内一些成熟在线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共有效整合10000余门课程资源。
四、严把课程建设质量关
教育部持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并及时将在线教学能力纳入比赛要求,明确坚持引导学校和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推进“三全育人”,引导学校师生更好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持续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引导各地各学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水平,构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生态。
教育部在在线课程建设中明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突出课程育人,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建设一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流课程。
教育部委托有关组织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咨询,围绕线上教学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平台操作、软件应用等,采用直播课堂、QQ群交流、远程协助等形式,为近4万名职业院校教师提供了培训和线上教学指导。职业院校教师积极主动应对在线教学挑战,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开发在线教学资源与活动,主动探索在线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备课准备、教学方式以及实习实训等方面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
五、推动学分认定积累
2020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好职业院校在线教学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5号),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并对接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和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建立健全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机制,建立资源库建用结合的长效机制。203个国家级资源库和217个省级资源库全部免费开放,建设SPOC课程24万余门,新增MOOC课程1977门,为全国职业院校在校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疫情期间,教师注册用户同比增长490%,学生注册用户同比增长430%,每日访问资源库活跃用户比2019年同期增加近10倍。
通过以在线课程平台为依托,实现多场景、高频度、强互动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倡导社会力量举办的在线课程平台免费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为职业院校制定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解决方案,支持教师利用慕课等在线教学资源自主开展在线教学,鼓励开展网上在线教学培训,帮助广大教师适应新型教学环境、掌握在线教学技能、提高在线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贯彻职教20条,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充实和更新教学资源。鼓励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单位和教师,紧随企业行业发展步伐,更多聚焦真实任务教学、跨专业整合实践、共同体合作探究和创新学习研讨,走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及时更新和丰富各类视频类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构建更加完整的资源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二是发挥线上课程继续教育和培训优势。优质线上课程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信息技术和产业需求要求深度融合,助力在服务脱贫攻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职百万扩招、抗击疫情等行动更好发挥中坚力量作用。三是加大课程资源整合力度。发挥“双高计划”项目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大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财政投入,不断整合资源库中的重复冗余碎片资源,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拓宽优质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资源的使用覆盖面,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和建用结合的长效机制。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2月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