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707号建议的答复

教职成建议〔2021〕30号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贵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工作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主责主业。近些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进改革发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也前所未有。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正式确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单独种类的教育。类型定位纳入《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成为修法的一大亮点。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纵向贯通上,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2020年全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逾300万人,超过高职学校招生总数的60%,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焦虑,促进了教育合理分流。截至2021年7月,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已有33所,研制专业目录247个,打破了中高职学生升学的天花板,使中高职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二、贵州职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欠发达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励精图治,走出了一条欠发达省办大职教的图强之路。

  一是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明确培养目标。通过三年中职或高职教育,将贫困家庭学生培养成德技兼备、自立自强、阳光自信、人生出彩的技术技能人才。各校不仅在专业设置上紧扣地方产业需求和学生需求量身定制,配备了优秀的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精准脱贫班”学生的就业。二是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的升学通道。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的规模,提高高职分类招生中招收贫困家庭中职毕业生的比例,让贫困家庭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三是实施定向招生计划。切实增加贫困地区群众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保障有公平的上升通道和进步的希望。近五年来累计有近10万名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四是平均每年投入20亿元以上资金健全精准资助体系,做到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返贫。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贵州在全国率先全省实施免费中职教育。2013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印发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提出在巩固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大力发展3年免费中职教育。二是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产业革命能力提升计划。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产业革命,建设一批精准服务全省重点发展的12个特色农业产业的涉农专业,培养一批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经营人才、创业人才和新型农民。三是实施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和“一户一人一技能”的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精准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四是成就个人发展。贵州是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2年位居全国第一,大数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贵州职业教育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每年为省内9500家大数据企业培养输送2.8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在贵州茅台集团3万员工中,6000余人来自职业院校培养输送,酿造、勾兑等“国酒大师”不少来自职业教育培养。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继续支持贵州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加大职业教育制度供给力度,将与贵州部省共建技能型社会地方样板,推动形成“东西联动、南北呼应,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格局。推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助力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负责实施工作综合协调,明确改革发展任务、搭建实施管理平台、强化实施过程监管、建立年度绩效评价及期满考核制度。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6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