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913号建议的答复

教职成建议〔2021〕35号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部,现答复如下:

  一、推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举措和成效

  (一)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要注重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完善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政策”。2019至2021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237.21亿元、257.11亿元、276.91亿元,年均增幅达13.92%,并在资金分配时对脱贫地区予以倾斜支持。

  (二)开展职业教育招生和就业指导帮扶

  一是持续做好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工作。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把“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尤其是52个未摘帽县和1113个贫困村作为东西协作兜底招生的重点,确保建档立卡户适龄子女应招尽招。

  二是继续执行高职扩招政策。在高职扩招中,对农村和贫困地区予以支持。2020年,教育部统筹部署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建立高职扩招专项工作调度机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共同研制并报请国务院审定了《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方案》,并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0〕2号),就招生计划、考试工作、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工作调度等方面进行统一部署,2020年圆满完成了高职扩招任务。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职共招生570.61万人,与2018年相比,高职招生增加157.44万人。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就高职扩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三是加强就业指导,提高贫困地区毕业生就业质量。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针对贫困地区毕业生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通过广泛开展学业辅导、职业指导教育、职业生涯咨询、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鼓励选聘行业、企业优秀人员担任兼职职业指导教师,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

  (三)坚持做好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2020年6月,教育部等10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教基〔2020〕5号)等政策文件,健全精准控辍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因学习困难、外出打工、早婚早育、入寺信教而辍学突出问题。建立辍学数据比对核查机制,组织各地进村入校、逐人逐户开展精准摸排。建立全国控辍保学工作台账管理平台,落实控辍保学台账月报制度,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落实分类安置措施,切实保障贫困学生、随迁子女、残疾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接受义务教育。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指导各地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关系,避免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因远、因学习困难而失学辍学。截至2020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20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历史性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

  (四)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

  持续推进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落实东西职业院校全覆盖行动、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行动和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三大任务,把职业教育作为“五个一批”精准脱贫的重点,并为产业脱贫提供人才支撑。积极协调东中部地区及职教集团、国家示范性和重点职业院校及社会力量加大帮扶力度,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截至2020年,施援方与受援方共建专业点670余个、实训基地310多个,受援方委托施援方管理学校66个,共建分校(教学点)59个,共同组建职教集团(或联盟)99个;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等共30余万人。通过结对帮扶,受援学校在教育教学理念、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培训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提升。

  (五)面向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实施专项计划进行帮扶

  一是持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促进扶智扶贫。2002年起,教育部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促进乡村人才就地培养。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1513个县级“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点,其中,中西部地区达到967个,占比达到64%。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培养了50万乡村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

  二是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2016年以来,教育部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深入推进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动员引导教育系统和工会系统等形成合力,加强农民工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促进农民工提学历、长技能、好就业。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710所高校、1796所教育培训机构等参与该项目,共面向农民工开展学历继续教育130多万人次,非学历培训950多万人次。

  三是实施雨露计划。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实施了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推动技能脱贫的雨露计划,并将雨露计划列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工程之一。明确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子女接受中高职教育的按照直补到户原则,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左右的助学补助。利用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等机制,支持引导更多企业对雨露计划资助学生开展订单教育、靶向培养,实现高质量就业。2015—2020年,雨露计划发放补助资金152.9亿元,受益人数达800多万人。

  (六)支持涉农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一是创新涉农高校共建机制模式。近年来,教育部先后与农业农村部及地方人民政府以部部、部省形式共建了25所涉农高校,积极引导共建涉农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优化办学评价,聚焦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发挥智力、科技、师资等优势,加强高层次复合型农业人才培养。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模式。2018年,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构建农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素质农林人才。推动“引企入教”,深化产教融合,支持高等农林院校与农林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建设农林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三是完善人才培养课程。推动涉农高校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课程,开设“大国三农”选修课程和在线课程,打造具有农科特色的通识课程。扎实推进“金课工程”建设,基于农科实际问题、农科产业案例、农业技术前沿,开发新时代农科优质课程资源。四是开展优质校推介。2020年,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推介工作。2021年5月,与农业农村部共同确定推介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包括16所普通本科高校、55所高职、27所中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七)促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一是设立地方合作项目、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专项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选派包括各类职业院校教师出国留学,鼓励河南、辽宁、青岛等相关省份地区,针对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立面向职业院校的地方子项目。二是自2015年起,连续四年在云南等西部省区特设针对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教育教学法出国研修项目”,统一安排地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派赴德国和新加坡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开展国内预备教育15天、国外留学3个月相结合的研修方式。三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自2019年起专门设立“职业院校教师赴德研修项目”,每年选派200名“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相关专业领域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骨干教师派往德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学习。截至目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拔各类职业院校教师在内的人员共计1681人。

  二、下一步,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2021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教发〔2021〕4号),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一)抓好重大项目帮扶

  一是继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在重大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对脱贫地区予以倾斜,助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二是落实中央要求,按照新的协作结对关系做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优化协作帮扶方式,继续开展面向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培训,开发一批职业培训共享教学资源,提升院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抓好重要环节帮扶

  一是持续开展常态化控辍保学工作。督促各地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建设,加强联控联保、行政督促复学和精准控辍机制建设,完善学籍系统数据比对监测机制,巩固深化控辍保学成果,防止辍学新增反弹。二是积极推进高职扩招专项工作。鼓励支持各地各校积极招收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进一步指导各地各校积极拓宽生源渠道,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三是扎实做好脱贫地区学生资助工作。在过渡期内继续执行雨露计划,对脱贫户(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继续给予助学补助。四是培训、就业指导方面,配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支持各地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指导各地职业院校针对脱贫地区毕业生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抓好多途径立体式宣传

  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式开展职教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宣传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和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重点惠民政策和脱贫攻坚经验成效、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加大国家公派对职业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助力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更好融合。积极疏通渠道、搭建国际合作平台,针对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对国际交流的新需求,探索新模式,鼓励地方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设立适合本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创新子项目”,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建设培养更多专业国际化人才。

  感谢您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8月25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