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成建议〔2021〕53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1〕3号)等文件精神,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并推进实施《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提出强化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职业教育,支持中医药院校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改革职业院校招生机制和培养内容,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中医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二是组织开展行业调研。积极开展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研究,梳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紧缺专业、紧缺人才类型和数量,摸清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形成《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中医医疗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等。
二、优化相关专业设置
2020年教育部组织开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对接产业,对应职业,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对职业教育中医药类专业开设情况和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形成《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动态调整调研论证报告》。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中职设置有中医、中医护理、中药、中药制药、中医康复保健、藏医医疗与藏药、维医医疗与维药、蒙医医疗与蒙药等专业;高职专科设置有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药学、蒙医学、藏医学、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等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置有中药制药等专业。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2019年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推动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二是探索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步形成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院校—师承—家传”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跟师学习、注重经典、“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特点的“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等。三是指导中医药职业院校探索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已形成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3+3”分段培养,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3+2”分段培养,五年制高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5+2”分段培养等模式。
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推动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明确提出鼓励院校推进早跟师、早临床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明确师承指导教师,增加跟师学习时间。同时,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作用,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在校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带教、授课等。强化实践教学库建设,先后建设针灸推拿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中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围绕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需要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组织开展了中医药职业教育“大学习深调研细落实”课题研究,着力推动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二是组织开展中药、针灸推拿、中医护理等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推进人才培养与岗位规范对接,在学生技能大赛中,吸纳行业企业、医院专家参与比赛标准制定和执裁工作,着力缩小行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实际的差距。
五、深化产教融合
一是形成政策组合拳。2018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合作形式、促进措施和监督保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二是支持相关院校与行业企业组建职教集团。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对新时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实现形式、体制机制、政策保障等作出明确要求。全国组建了约1500个职教集团,吸引约3万家企业参与,覆盖了近70%的职业院校,其中包含多个中医药相关职教集团。三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我们面向中医药领域,统筹多种资源,指导各地各职业院校建设了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各地各校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六、加强师资培养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2019〕6号),提出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及十二条具体举措,分类推进中职、高职、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院校教师资格准入、培养培训、考核评价、待遇保障以及兼职教师聘用等方面,完善人事招聘、编制配备等相关政策保障;提出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在标准要求、岗位设置、遴选聘任、专业发展、考核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健全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二是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7亿元,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包括中医药类院校在内的中高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出国进修、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以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和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组织骨干专业教师分层分类参加国家级培训,带动地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提高骨干教师“双师”素质。三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2019年9月,按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要求,组织专家遴选确定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业在内的102家企业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推动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与职业院校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入推进中医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七、下一步工作考虑
您提的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对接行业需求,引导职业院校开设中医药领域相关专业和课程,大力推进中医药类“双高计划”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工作,加强中期绩效评估,不断提升相关专业建设水平;二是深化中医药领域“三教”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构建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医药领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深化医教协同,聘请中医药行业、企业、管理等资深专家,持续参与专业目录修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设和在中医药类职业院校的落地实施;四是强化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院校中的主体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强化传承,把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继续推动行业企业与院校就中医学等专业,开展双主体育人,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五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关要求,继续组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国家项目,依托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发挥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作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中医药领域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中医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2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