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250号建议的答复

教职成建议〔2021〕425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搭建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桥梁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见,紧扣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关于建立为职业教育和企业服务的“行业专家组织”分析深入、具有针对性,建议对于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推进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体框架得到确立。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从7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意见,构建了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框架。先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建立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层次递进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表、时间表和路线图,着力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加强跨部门、跨领域政策协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二是财政政策支持改革落地。2019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等文件,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同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46号),明确2019年1月1日起,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三是产教融合主体逐渐壮大。教育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职教集团(联盟)近1500个,覆盖了90%以上的高职院校、近50%的中职学校,近30000家企业参与。已遴选确定两批共299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已有24家中央企业和48家民营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21个城市积极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相关认定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地方正同步探索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目前全国已有2340家企业纳入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遴选公布中航等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公布创新团队实质性合作企业2800余家,在人员互聘、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分三批布局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名学生和学徒,参与企业达2200多家,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

  二、充分发挥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

  为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组织成立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牵头组建和管理,对相关行业(专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行指委委员主要包括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人员、普通高等教育人员等,区域上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年来行指委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校企合作、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组织课题研究、培育推荐优秀教学成果、组织专业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多个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教育部正在面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直属高等学校、行业企业等,组织开展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

  三、积极发挥区域性行业专家组织作用

  有关省份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成立省级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省级职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例如,2020年江苏省成立现代农业、机电、机械、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11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强化行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山东省成立山东省旅游、财经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指导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修(制)订等。广东省成立农林牧渔类等多个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涵盖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等院校、行业、企业多方专家,充分发挥教指委在调查研究、咨询指导和交流服务等多方面的作用,推动广东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考虑

  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进一步研究采纳建议中的相关内容。一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等多元化办学模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完成行指委换届工作,扩大行业企业专家比例,进一步发挥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加强行指委制度建设,优化完善行指委对相关行业(专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作用,促进校企双元育人。三是指导各地加强产教融合,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实际,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行业专家组织。四是统筹研究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建设政策清单,降低校企合作的制度性成本,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28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