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成提案〔2021〕209号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尽快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基地的提案》收悉,经商广东省政府,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4月12日至13日,经党中央同意,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教育部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与发展。
一、关于尽快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
一是部省联合印发深圳职教高地建设意见,支持推进粤港澳职教联动发展,打造世界湾区职教高地。2020年12月1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粤府〔2020〕63号),明确了20条举措,其中教育部提出5项支持政策,广东省出台8项支持政策以及深圳市54项工作任务。《意见》支持深圳与港澳地区完善互通共享机制,推动三地间创新要素流动,提出了“共建特色职教园区”,创新粤港澳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方式,推动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探索中职与高职贯通,或高职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引进师资,联合管理,颁发双方文凭。
二是稳步推进职教园区政策落实落地。据了解,为落实《意见》,2020年12月15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共建特色职教园区。2021年3月,为了进一步推动落实上述工作,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围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建设,深圳特区建发科技园区公司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香港职业训练局展开了合作洽谈。4月27日,三方联合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港澳青年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框架协议》,并举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基地将通过人才培养合作和平台搭建,讲好改革开放故事;建设深职院社团实践基地和校外创客基地,加强青年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筹建深港青年实习实训基地、深港青年讲坛,搭建深职院在校香港籍学生学习交流与互动和创业就业平台。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稳步推动落实好《意见》中改革举措,充分借助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契机,用好深圳双区建设的优势,通过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合作,使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关于加大与大湾区内职业院校资历互认合作
一是探索相关政策设计。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将“支持深圳与香港高等专科学历互认试点工作,支持深圳与港澳开展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互认互通,率先探索面向港澳学生开展技能等级认定”作为教育部支持政策之一,并明确提出继续推进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依托“学分银行”,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
二是指导国家开放大学开展资历互认工作。指导国家开放大学积极开展“学分银行”建设,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总结工作。组建了由32个部委、行业、高校、企业等机构组成的学习成果互认联盟,研发完成了能够支撑亿万级用户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立了含74个认证分中心(认证点),覆盖31 个省市地区、23个行业,遍布城乡的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上线运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为31个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184所院校、73家培训评价组织建立了业务管理账号,为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15.41万名学生建立了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号,9.56万名学生获得证书,证书成果存入学分银行。
三是指导广东省开展粤港澳资历互认工作。教育部积极支持大湾区内190余所院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基本覆盖所有已公布的X证书。其中,中职学校90余所,高职院校近80所,本科院校20余所。指导大湾区内职业院校根据《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探索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互认。另据了解,在国家开放大学指导下,广东开放大学积极推进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自2017年1月起,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积极推进粤港澳资历框架对接;2019年6月25日至26日,广东省教育厅在粤港澳资历框架建设三方研讨活动中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签订了《粤港资历框架合作意向书》,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高等教育局签订《粤澳教育培训及人才交流合作意向书》。2021年3月20日,深圳开放大学揭牌成立,为加快深港澳三地的资历互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支持大湾区相关院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框架下,进一步组织论证,培育有关优质证书。支持大湾区相关院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大湾区试点院校率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认。同时,进一步推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国家学分银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为不同区域、不同经历的人群提供资历互认提供顶层设计。还将指导国家开放大学,加强对广东开放大学、深圳开放大学开展粤港澳地区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化的指导,积极推动学分、学历、学位和技能等级互认互通,为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内院校之间学历互认合作提供支持。
三、关于支持高校学生就业实习工作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就业实习工作,将就业实习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2020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就推进高校学生就业实习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信息平台,汇集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信息。各地各高校要将实习作为促就业的重要渠道,加快完善就业实习管理制度,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建设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开发更多就业实习岗位,推动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2021年6月17日,按照《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对地方推荐、企业自荐的申请企业进行了部门评议、专家评议,形成了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其中广东省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围。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就业实习工作,指导职业院校同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开展合作,拓展就业实习岗位,强化就业实习指导,加强就业实习管理,全面提升就业实习质量和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