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5035号(教育类55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职成提案〔2021〕516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措并举,积极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推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是开展资历框架相关研究与实践。2019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国家资历框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家资历框架的概念内涵、建设意义、理论基础、关键制度等基本理论问题,对比分析了国际上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现状,并对国内基于国家资历框架的实践探索开展了案例研究,提出了我国建立国家资历框架的政策建议和建设方案,为今后制定国家资历框架相关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9号),明确了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实施要求。上线运行了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启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账户建立和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的实践,进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为各级各类机构开展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提供了支撑和服务。

  三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健全办学体制、完善育人机制、提升内涵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纵向贯通上,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在横向融通上,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协调发展。面向在校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衔接连通。

  四是深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近年来,教育部加强统筹,稳步推进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先后印发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籍管理工作规定》《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推动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开放教育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

  五是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各类院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一方面,统筹社区教育机构与其他综合服务机构的设施、资源和服务,加强社区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建设普惠性社区教育网络。另一方面,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创办老年大学、内设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开设老年课程班级等形式,提供开放便利、灵活多样的老年教育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学习需求。教育部依托国家开放大学搭建了中国社区教育网,推动成立了29所省级老年开放大学或老年教育专门机构。

  关于提案中提到的完善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的建议,教育部将认真研究并积极吸收。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完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发挥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终身学习体系。

  一是加强终身学习体系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关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相关意见,根据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二是推进国家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的研究与实践。加强对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有关问题的研究,按计划完成已有研究项目。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基础上,探索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启动相应研究项目。

  三是多措并举推动各类教育相互融通。依托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打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间的壁垒,助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四是推动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开放。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通过多种模式,规模化整合多来源、多类型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推动资源共建共享。

  五是稳步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地实施。教育部将继续指导各地高校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实落地,推动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出台实施,推动各地有关高校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方面积极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完善教育评价改革制度体系,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5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