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成提案〔2021〕139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家政等社会服务业紧缺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基于行业人才现状,出台一系列加快社会服务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相关支持政策,不断加大养老服务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供给。
一、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3号)、《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5号),提出以养老、家政等紧缺领域为重点,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增强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鼓励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养老、家政等领域技能培训;鼓励院校根据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心理慰藉等产业发展新需求,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围绕社会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引导普通本科高校主动适应社会服务产业发展需要,设置家政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老年医学、康复治疗学、心理学、护理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快培养养老机构、家政机构、大型康养综合体急需的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优化相关专业设置
一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情况。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主动适应养老服务领域发展新要求,鼓励院校根据医养结合、心理健康等产业发展新岗位、新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中职设置有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社会工作事务等专业;高职专科设置有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健康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置有智慧健康养老管理、医养照护与管理、护理、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二是普通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主动适应国家养老服务业需求,设置了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等与养老相关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养老事业相关的服务和管理工作。2016年以来,又新增设了老年学、养老服务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康复工程、康复作业治疗、康复物理治疗等相关专业。支持有关高校在有关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三是支持高校开展涉老、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三、推进教学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逐步构建以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标准等为组成要素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标准的支撑引领作用。2017年以来,发布高等职业学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护理等专业教学标准;发布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中等职业学校康复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二是2019年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推动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教学标准,开设老年人常用照护技术、老年医学、营养、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规定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三是2018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包含护理学类、社会学类等全部专业92个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引导高校进一步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四、提升专业和学科建设水平
一是实施“双高计划”。2019年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和工作通知,遴选确定了9所设置有养老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作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着力打造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等10个养老服务高水平专业群。指导职业院校提升相关专业的内涵建设,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依托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认定了一批养老服务相关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推进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建设。2016年,教育部、民政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遴选确定65个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经过几年的建设,各试点专业围绕本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四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近年来,教育部在养老服务相关领域遴选立项了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来自地方政府、行业和学校的49家试点单位在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五、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培训
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创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向现代服务业等技能人才紧缺领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以社会化机制分四批遴选发布300个培训评价组织的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包括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老年护理服务需求评估、老年康体指导、医养个案管理、老年慢病膳食调理等养老服务与管理领域多个证书。
六、加大高职院校分类招考力度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分开,试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指导各地持续加大高职院校分类招考力度,统筹安排高职分类招考计划,重点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的专业倾斜,并鼓励在中高职贯通招生中加大向护理、养老、健康等领域倾斜。经过多年发展,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已超过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已成为主渠道。
七、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学生奖助政策体系,在本专科教育阶段,建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2019年6月,教育部会同财政部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首次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中职和高职专科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完善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地方政府资助、学校和社会资助等为补充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目前,中职免学费、助学金覆盖面分别超过90%和40%,高职专科奖学金、助学金覆盖面分别达到30%和25%。各高等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资助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减免学费、特殊困难补助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资助。养老服务等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规定享受各项资助政策。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养老服务领域人才培养培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是围绕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养老公共管理等优化专业设置,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引导扩大养老服务领域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在高职专科扩招专项工作中将养老相关专业作为重点领域予以持续推进。二是继续指导各地进一步研究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引导高职院校合理确定分专业招生计划,进一步向养老服务等社会紧缺领域专业倾斜;三是深入实施“双高计划”“双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加快养老机构管理和培训人才培养。深化养老领域“三教”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持续建设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的制订和更新。四是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稳妥推进 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5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