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成建议〔2021〕422号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蓝领’人才培育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您所提到有关“蓝领”人才建设对我们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一、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
一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截至目前,全国职业学校总数达1.15万所,在校生2857.18万人,中职与高职(专科)招生总规模达1083.98万人,其中高职(专科)招生483.61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90%。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276.91亿元,比2020年增长7.7%,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二是指导职业院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共计开设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动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引导新建应用型高校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瞄准服务域,加快特色发展,2020年累计支持993所普通本科院校和328家企业立项9554项,企业提供直接经费支持3.14亿元。
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育8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了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成立1500个职业教育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依托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近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连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十三五”以来,遴选公布232门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203个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发布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七门课程标准,遴选约4000种“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三是服务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制订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16-2020年),加快培养制造业紧缺人才。
三、落实职业教育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
一是开展弹性学制人才培养。贯彻落实高职扩招部署,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发展需求多样化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针对各类高职扩招生源,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保障质量型扩招。指导各地针对退役军人优势,精准设置发挥退役军人优势的社会工作、党务工作、健身指导与管理、救援技术等专业;为退役军人学生提供个性化、菜单式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期、弹性学时;用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等优质教学资源,融教学做于一体,使退役军人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不断提升。二是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制度规范10余项,以社会化机制分四批遴选发布了300个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指导院校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同步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共有4300多所院校参与试点,共设立近1.5万个考点,320万名学生报名,其中71.8万名学生参加考核,考核通过率约为71%。证书累计获得超过10000家企业的认可,持证毕业生就业优势初显,证书社会含金量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三是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推进“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三大行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设备超过18亿元,共建专业点683个、实训基地338个、分校(教学点)63个,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联盟)99个,就业技能培训14万余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余人,创业培训2.3万余人。
四、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推动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研制“大国工匠成长计划”,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培养一批忠职敬业、技艺精湛、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技术技能领军人才。二是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应用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普遍提升,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加强课堂教学日常管理,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三是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促进书证融通。坚持育训并举做大做强培训,鼓励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四是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支持力度,指导转型高校密切跟踪、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打造一批地方与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学科专业,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1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