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成建议〔2021〕225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培养的建议”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重视养老、家政等社会服务业紧缺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基于行业人才需求,推动加快社会服务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培养培训。
一、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3号)、《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5号),提出以养老、家政等紧缺领域为重点,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增强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鼓励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养老、家政等领域技能培训;鼓励院校根据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心理慰藉等产业发展新需求,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围绕社会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快培养养老机构、家政机构、大型康养综合体急需的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优化相关专业设置
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管理办法,推动养老服务领域专业建设对接行业发展新需求、新技术、新规范,优化纵向贯通、普职融合的专业体系。一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情况。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主动适应养老服务领域发展新要求,鼓励院校根据医养结合、心理健康等产业发展新岗位、新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中职设置有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社会工作事务等专业;高职专科设置有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健康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置有智慧健康养老管理、医养照护与管理、护理、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二是普通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主动适应国家养老服务业需求,设置了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等与养老相关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养老事业相关的服务和管理工作。2016年以来,又新增设了老年学、养老服务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康复工程、康复作业治疗、康复物理治疗等相关专业。支持有关高校在有关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三是支持高校开展涉老、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三、提升专业和学科建设水平
一是实施“双高计划”。2019年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和工作通知,遴选确定了9所设置有养老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作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着力打造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等10个养老服务高水平专业群。指导职业院校提升相关专业的内涵建设,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依托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认定了一批养老服务相关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推进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建设。2016年,教育部、民政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遴选确定65个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经过几年的建设,各试点专业围绕本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四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起,教育部在养老服务相关领域遴选立项了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来自地方政府、行业和学校的49家试点单位在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一是形成政策组合拳。2018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合作形式、促进措施和监督保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出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在全国开展产教融合试点。二是支持相关院校与行业企业组建职教集团。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对新时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实现形式、体制机制、政策保障等作出明确要求。全国组建了约1500个职教集团,吸引约3万家企业参与,覆盖了近70%的职业院校,其中包含多个养老服务方面职教集团。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92号),启动实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工作,坚持以选促建、示范带动,鼓励在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中探索新经验、新模式,培育和建设一批有特色、成规模的职业教育集团。三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教育部面向养老照护等社会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源,指导各地各职业院校建设了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各地各校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建设。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40家企业纳入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72家企业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21个城市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
五、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学生奖助政策体系,在本专科教育阶段,建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国家资助、师范生公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2019年6月,教育部会同财政部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首次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中职和高职专科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完善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地方政府资助、学校和社会资助等为补充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目前,中职免学费、助学金覆盖面分别超过90%和40%,高职专科奖学金、助学金覆盖面分别达到30%和25%。各高等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资助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减免学费、特殊困难补助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资助。养老服务等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规定享受各项资助政策。各高等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资助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减免学费、特殊困难补助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资助。养老服务等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规定享受各项资助政策。
六、下一步工作考虑
教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一是对接产业需求,围绕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养老公共管理等优化专业设置,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引导扩大养老服务领域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在高职专科扩招专项工作中将养老相关专业作为重点领域予以持续推进。二是深入实施“双高计划”“双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加快养老机构管理和培训人才培养。深化养老领域“三教”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持续建设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的制订和更新。三是加强行业指导,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深入研究养老服务领域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加强人才培养针对性。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1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