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8〕第80号
您提出的“关于将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教育,多次强调要从青少年抓起,将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审议通过并公布施行。教育部始终将宪法教育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在开展法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宪法精神为统领,以宪法理念为引导,在青少年中普及宪法知识、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是完善整体部署。2018年4月28日,教育部与中宣部、中组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中宣发〔2018〕15号)。部党组高度重视,陈宝生部长提出六个“率先”,即尊崇宪法的意识在教育系统率先升华,学习宪法的热潮在教育系统率先掀起,研究宪法的成果在教育系统率先践行,遵守宪法的行为在教育系统率先养成,维护宪法的责任在教育系统率先落实,运用宪法的效果在教育系统率先显现。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就开展宪法学习宣传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2016年,教育部联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宪法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统一设立《道德与法治》课程。2017年9月1日,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统一使用。把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5年起,“国培计划”示范项目启动法制教育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在中西部项目和幼师项目中,将法治教育作为必修内容。2016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举办“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专题培训,培养“种子教师”,两年培训600名教师,预计今后每年培养400名教师。2017年起,启动为期3年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全员培训,分为国家级、省及地市级和县区级三个层次,到2019年完成。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比如目前全国检察机关共有8736名检察人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
四是丰富法治实践。连续三年举办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实现大中小学、各省区市、省市县各层级全覆盖,2017年参与人数达4000万人次。2018年5月10日,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通知》(教政法厅函〔2018〕21号),“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录制上百个名家讲宪法的视频,学生登录学习结束后可以被授予“宪法小卫士”称号并点亮“小火炬”,采取主题演讲、知识竞答、团体辩论等形式开展“讲宪法”活动。每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组织全国中小学生“宪法晨读”,由教育部领导领读部分章节,现场和通过网络直播同步参与的广大师生同步诵读。专门谱写《宪法伴我们成长》主题曲。开通“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提供丰富的法治学习资源,2017年的访问量达到2亿多人次。积极建设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并开发软件,同时鼓励各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地建设。
五是加强理论研究。近年来陆续在中国政法大学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和教师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成立高校学生法治教育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青少年宪法教育研究中心,在上海市教委、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成立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在甘肃政法学院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各地也纷纷加强研究中心建设,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如您在建议中所指出的,我们也认识到在开展青少年宪法教育工作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宪法教育进课堂。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挖掘宪法教育的知识点和切入点,融入宪法精神。建设一批宪法学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组织教材修订,指导地方组织修订地方课程教材,完善教材中有关宪法的内容。组织编写青少年宪法教育读本。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宪法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高校法学等相关专业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带动地方面向全体教师校长开展宪法教育培训。继续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训工程,培育法治教育“种子”教师,提升教师的宪法信仰、宪法素养和教学技能。三是创新宪法教育途径。注重宪法法治教育的实践性、参与性、生动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继续办好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和国家宪法日晨读活动,重在普及,重在参与,营造宪法学习宣传的良好氛围。充分遵循和把握青少年认知规律,进一步在研学实践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增加法治教育内容,增强法治体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各地统筹建设60所左右的国家级实践基地。鼓励各地建设法治教育研究中心,打造优质平台。
感谢您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关心与支持,诚邀您参加青少年法治教育相关活动。希望继续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教 育 部
2018年8月2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