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287号建议的答复

教政法建议〔2021〕8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商司法部、全国妇联,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系统谋划,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制定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政法〔2016〕13号),坚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民法典教育为重点,着力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水平。自2016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道德与法治”课程,统编统用道德与法治教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专设法治教学模块,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本科高等教育阶段修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教材,推进法学类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完善相关内容,在教材中及时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学习内容和要求。将法治内容纳入中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把学生遵纪守法表现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二、创新形式,深入开展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活动

  自2016年开始,每年组织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实践行动计划、主题演讲等形式,不断增强宪法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青少年学生中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自2014年开始,每年在国家宪法日举办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由教育部负责同志在主会场领读宪法部分条款,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师生通过网络连接同步视频参与诵读。2020年,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宪法在线学习的人次达到71.8亿,8900多万名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考试成为“宪法小卫士”,36万所学校的7200余万名师生通过网络视频连接同步参与了晨读活动。推进青少年普法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动漫、微电影、法治游戏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的教育作用。组织专家录制120节课时5120分钟培训课程,开发了覆盖500个知识点的121集微视频和多媒体课件等。开展法治文艺作品网上征集推广活动,创作宪法主题歌曲《宪法伴我们成长》并录制成MV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

  三、加强培训,逐步提升法治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自2016年起,组织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累计培训1000余名道德与法治课“种子教师”。举办“国培计划”法治专项培训,开展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培训近5000名法治课教师。推动地方分级开展教师法治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印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和各学段教师专业标准等,将法治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标准体系,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加强对法治知识的考察,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引导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法治知识素养和法治教育能力。

  四、健全保障,注重营造教育系统良好法治环境

  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和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制定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教政法〔2016〕16号),深入开展互动式、参与式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研究起草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推进基地建设规范化和专业化。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建设,与地方教育部门、高校密切协作,布局东中西部建立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深入开展法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营造法治宣传教育良好环境,推动地方和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法治文化活动。

  五、深化协同,构建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普法机制

  加强沟通协作,推进统筹整合社会普法资源,不断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工作机制。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等选聘干部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结合生活实践、典型案例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配合部分行业部门,利用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等契机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推进家庭普法,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妇字〔2019〕27号),明确将培养儿童法治观念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内容。

  下一步,教育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起草实施,扎实工作,奋力进取,高质量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您的建议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育部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借鉴。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1年7月14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