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21号(教育类497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改提案〔2021〕181号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治理效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安全教育

  教育部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把学生安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确保身心健康成长。一是健全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文件,将安全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研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安全教育要求;出台《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明确学校安全领导机构和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二是开展主题安全教育。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设“生命安全教育”“防疫教育”等专题,涵盖疫情防控、生命教育、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供各地各校自主选择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和“防灾减灾日”活动,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防疫知识、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三是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形式。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安全教育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引导学生了解日常家电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及防灾减灾等知识和技能;会同公安部等部门并联合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普及防治欺凌、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指导高校落实安全生产相关要求和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高校教学实验室年度安全考核,确保高校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统筹协调,协同相关部门从抓实日常安全教育、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强化安全专题教育等方面入手,持续深入推动各地落实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教育工作水平。

  二、关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列入总体要求并部署相关任务。教育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协调机制建设方面,成立继续教育办公室,协调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宏观管理社区教育、职工教育、社会培训等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指导并管理成人教育、网络和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制度法规建设方面,正在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并将在前期研究和有关省市学分银行建设基础上,研究制定终身学习相关政策措施。在线教育方面,充分利用教育部组织建设的慕课和学校长期积累的在线课程等资源,推动构建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型教育形态,有力支撑了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支持在线教育平台“爱课程”和“学堂在线”率先推出国际版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召开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并发布《慕课发展北京宣言》。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支持学分银行建设和慕课等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

  三、关于加强区域教育规划指导

  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做好国家层面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实施的同时,积极指导支持各地、各有关高校和各区域做好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在区域教育规划方面,指导支持北京、天津、河北研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导支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和《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会同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东北教育发展新突破,增强服务全面振兴战略能力的实施意见》等。上述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为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中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教育部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编制与执行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规划的战略与导向作用,推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质量和公平内涵不断提升,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

  四、关于高校智库建设纳入教育“十四五”规划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把高校智库作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的相关举措。近年来,各高校智库以研究透、讲清楚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为目标,围绕新冠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问题开展针对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精准开展咨政建言,服务党和政府决策的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将引导支持高校智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战略研究、对策研究,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咨政服务能力,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学理支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五、关于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学习宣传贯彻部署,持续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宣讲解读,举办全国示范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印发部门和部内分工,指导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部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制定和完善工作清单,指导各地各校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将“破五唯”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总体来看,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开局良好,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已出台了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规范SCI论文指标使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破除“唯论文”、正确认识高校人才称号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持续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确立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的评价导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持续深入推进。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下一步,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破“五唯”为导向,以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五类主体为抓手,持续深入抓好《总体方案》的落实落地,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任务协同推进,既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快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也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将各地各校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5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