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以国土安全等为由,对来美的各类签证实行了逐步收紧的措施,造成美国各界,特别是教育、科技等领域与海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各类高校、研究机构招收的国际学生和学者因签证受阻和拒签问题已经对这些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因此,科技和教育界对来美签证问题表现出严重的关注。
2004年5月,美国大学联合会、美国科学进步委员会、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学院等24家组织联合起来,向国会提交了“签证问题损害了美国的科技、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动议和建议”。
该动议案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科学、工程各机构与团体将同心协力保障美国的国土和国家安全。这些机构和组织是新知识、新发现和各种培训得以进行的引擎,是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更是通过推动教育和文化交流来协助传播美国民主价值观的核心机构。他们支持国家旨在加强国家安全的新签证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新的签证手续拖延、低效、缺乏透明度,将对科技、高等教育和整个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对此,他们表示出了严重关注并表示担忧。
他们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和签证有关的问题阻碍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学者和科学家来美学习、工作和参加学术、科技交流活动。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美国不欢迎国际学生、学者和科学家的错误印象,使得美国不再是这些杰出人才的首选国家,将对美国的高等教育、科技企业、经济和国家安全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美国也将会因此失去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世界领导地位,并被世界孤立起来。
他们认为,一个有效、及时、透明的签证系统才是安全的,也是可以实现的,通过这种系统的严格审查,才能把最好的人才招到美国。这不是拿科技来同国家安全来做交易,因为两者不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并互为重要条件。从短期来看,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协助全世界打击恐怖主义的战役;从长期来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合作系统是这场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
美国国务院和国土安全部虽然对各高校和研究机构提出的某些签证要求进行了反馈和处理,但是签证问题依然非常严重。该动议案针对有关签证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1.问题:重复安全检查,造成签证拖延
建议:延长国际学生、学者和科学家的签证安全检查有效期,从现有的一年延长到学业或学术期限结束为止。对安检合格,要求签证延期的申请人,签证官可以认定此人申请期间没有转换学业或科研项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问题和拖延。
2.问题:签证延期手续缓慢,造成拖延
建议:建立一套有效和及时的签证系统,使F和J签证持有者如需参加学术、科技活动、探亲或出国处理个人事物,可以在美国境内延期签证,或者在美国境内开始申请,减少甚至消除由于在境外申请签证造成的拖延,使他们的学业和科研工作不受影响。
3.问题:签证审批缺乏透明度和优先权
建议: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使得签证申请人和资助者能及时了解签证审批的进展情况,并对等候期超过30天的申请人予以优先考虑。这样可以极大提高签证审批的透明度,也避免了有些申请材料被遗失或者被压在最后。
4.问题:对签证申请不能一视同仁
建议:培训签证官,拟订签证审批议定书,确保实施有效的监督措施,保证每个申请都得到最恰当的处理。只有当签证官掌握了最佳工作手段,才能履行好他们的重要任务,并且逐渐减少需要审查的人数,从而降低拖延率。
5.问题:加收学生和交流学者信息系统(SEVIS)费可能对来美的国际学生、学者和科学家造成潜在障碍
建议:增设一个多种渠道、快速和安全的SEVIS收费系统,简化收费手续,甚至可以让学生、学者来美以后再付费。
以上提高签证效率的措施需要在财力和人力方面的投入,因此,动议案要求国会和政府确保提供足够的投入。
动议案最后表明,科教界将和政府积极配合,使得签证系统不仅能把不该来美的人挡在国门以外,而且能促使优秀的学生、学者和科学家积极参与美国高等院校和科研企业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参加动议签名的机构和组织负责人包括:
1.美国大学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主席NilsHasselmo
2.美国科学进步委员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s)首席执行官AlanLeshner
3.美国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长Bruce Alberts
4.美国教育协会(American Councilon Education)主席David Ward
5.国家州立大学和赠地大学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and Land Grant Colleges) 主席C.Peter Magrath
6.美国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院长Wm.A.Wulf
7.医学会(Institute of Medicine ) 会长Harvey Finberg
8.NAFSA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会长兼首席执行官Marlene M.Johnson
9.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会长Charles P. Casey
10.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s Society) 会长Helen R.Quinn
11.美国社区大学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会长兼首席执行官GeorgeR.Boggs
12.美国物理教师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s Teachers) 会长James H. Nelson
13.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会长Felice Levine
14.美国微生物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会长Tom Shenk
15.研究生院委员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 会长Debra Stewart
16.政府关系委员会(Councilon Government Relations) 会长Katarina Philips
17.环境诱变学会(Environmental Mutagen Society) 会长David Eastmond
18.实验生物学美国学会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会长Robert D.Wells
19.美国电子电器工程委员会(IEEE USA) 会长John W.Steadman
20.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会长Eugene Arthurs
21.美国语言学学会(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会长Joan L.Bybee
22.国家独立大学联合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会长David L.Warren
23.国家博士后委员会(National Postdoctoral Association) 会长Alyson Reed
24.美国考古学会(Society for American Archaeology) 会长Lynne Sebastian
此外,参加签名的还有:
美国艺术与科学委员会(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美国州立大学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国际教育委员会(II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国土安全国家学术联合会(National Academic Consortium for Homeland Security , NACHS)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