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截至2007年6月底,天津、辽宁、湖南、贵州教育系统2007年上半年共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1510837人,其中,引导性培训826378人,技能性培训535463人,转移后培训148996人。培训就业数798552人(详见下表):
地区 |
培训总数 |
引导性培训数 |
技能型培训数 |
转移后培训数 |
培训后就业数 |
总计 |
1510837 |
826378 |
535463 |
148996 |
798552 |
天津 |
345644 |
188493 |
95329 |
61822 |
53440 |
辽宁 |
88116 |
27085 |
61031 |
- |
59568 |
湖南 |
984135 |
571398 |
337285 |
75452 |
635057 |
贵州 |
92942 |
39402 |
41818 |
11722 |
50487 |
二、各地经验和做法
3个省份在今年上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采取了一些好的措施,创新了一些工作方法,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
天津市从加强成校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从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入手,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一是加强成校建设。天津市今年上半年组织对部分乡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进行评估验收,评定示范校15所,一类校23所。二是加强工作指导和人员培训。在验收过程中,与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成校校长交流工作经验,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天津市还在6月份开办了第一期乡镇(街道)成校校长培训班,其间还邀请教育部职成教司领导作有关政策和典型经验的报告,提高校长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天津市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宣传,注重转移,做了大量工作。首先,通过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转移培训是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家庭非农收入的重要途径。其次,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发放“明白纸”、广播等形式开展引导性培训;通过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法开展技能培训,重点开展电脑、电气焊、锅炉工、保安、家政、缝纫等培训。
辽宁省教育系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以转移培训基地内涵提升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省教育厅从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专业建设、社会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和提高就业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一是针对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的现状,开展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工程。全省县级职教中心与省内高等院校实行了结对帮扶,县级职教中心定期选派教师到结对高校学习,高校选派教师到结对职教中心指导。二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培训专业,增强转移培训的适应性。要求每个培训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需求专业,培育一个特色专业(工种)和一个培训项目;有条件的培训基地,可根据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及国际劳务市场的用工需求,积极引进国内急需、国际认可的需求工种开展培训,促进专业项目开发与国际接轨。三是抢占培训市场,开展社会培训项目。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的“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城乡特困家庭子女的高技能培训。四是扩大培训规模和提高就业。培训机构专门建立了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机构,派出专人奔赴各地考察就业市场,为培训对象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训和订单培训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
贵州省教育系统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认识,通过“雨露工程”和“阳光工程”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省教育厅采取了明确任务、抓好建设、创新机制等具体措施,扎实开展工作。一是明确任务,把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教育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省教育厅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地区和职业院校,各地区教育局层层分解指标,落实任务、签订责任书,将培训任务落实到学校和培训基地,并建立一整套激励机制,将培训实施情况,完成任务及实施效果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安排各类专项经费的重要依据。二是抓好建设,完善培训条件。省教育厅在安排2007年度 6000万省级职成教专项经费时,将其中36.5%的经费安排到承担“雨露工程”和“阳光工程”的17所县级职教中心,提升了它们的培训功能。三是创新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机制创新上,围绕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做好市场调研;针对培训对象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联系用工企业,开展订单培训;利用远程教育网络,送信息和技术到农民手中。同时,各基地还认真抓好“三个环节”,首先依靠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做好生源组织;其次抓好集中培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最后加强后续服务,做好转移后跟踪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反馈处理。
湖南省教育厅认真实施湖南省2004-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职成教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加强与有关厅局的协调配合。如,与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联合印发有关文件,要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知识的内容。二是积极参与“阳光工程”。2007年,全省有220所职业院校成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承担了培训7.7万农民工的任务。三是大力加强乡镇农校建设。省教育厅通过启动2007年度省级示范性乡镇农校建设项目的申报遴选工作,进一步增加了对乡镇农校的投入,理清了乡镇农校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示范性乡镇农校体系,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骨干体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