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 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13-04-18 来源:高教司

浙江大学

  自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获批国家试点学院改革项目以来,学院在深入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确定试点改革要回答的主要问题:(1)要建设什么样的学院?(2)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3)如何扭转基础医学人才难以为继的局面?经过近两年的改革探索,答案逐渐明晰。

  在试点学院改革探索过程中,学院获得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同时依托浙江大学的办学优势,积极发挥试点学院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作用,表现在能够有效吸纳、优化和集成国内外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先进要素和环节,改革人才选拔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师管理制度,调整学院内部结构等人才培养支撑系统,以生物医学新专业建设为切入点,逐步探索建立了“知识、能力、视野、人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逐步推广到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研究生以及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剖析现状,明确方向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每年承担1.2万学时的前期医学教学任务和大量的科研课题,教师教学任务重与“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不和谐地存在。同时,基础医学专业自身吸引生源的能力有限,基础医学师资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生物医学产业大发展趋势对生物学和医学知识兼备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强。学院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项目中唯一的一家医学类试点学院,也是浙江大学唯一兼具医学和生物学教学资源和师资优势的学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生物医学创新人才的社会责任。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基础医学院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学院优化基础医学专业,设置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生物医学新专业,与英国爱丁堡大学联手打造生物医学“3+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体系先进的生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该方案获得了教育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借助多元化招生机制,吸引表现突出的优质生源。生物医学专业首批招录了全国九省十五市著名高中且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学院深刻体会到与时俱进地创新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是优质生源和人才储备飞跃式提升的关键。

  二、改革要素,优化体系

  经反复思考、论证和归纳,学院将生物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视野、有人文”四层次兼备的人才。围绕这四个层次,学院务实优化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机制和参与要素,建立了“知识、能力、视野、人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1.知识:整合高水平师资,构建核心课程

  教师是知识传授的关键要素。学院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师资建设:(1)加强学科聚集,形成5个研究中心,促进团队形成和青年师资成长。2011-2012年间,师资队伍中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入选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千人1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获得者3人。(2)改革人事机制,推行师资分类管理,教学科研并重岗师资按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实行“以学术水平定岗级、以教学质量保收入”的岗位聘任考核制度,促进科教结合。(3)跨院系整合师资,建设大类核心课程。浙江大学是全国学科种类齐全的综合型高校之一,有着强大的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学科群,而基础医学院与生命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同处一个校园,地理位置毗邻,为师资整合提供了极佳条件。生命科学院和生命科学研究院有6名国家千人、4名长江学者、12名杰青等高水平师资,是跨院系整合优质师资的有力后盾。(4)聘任国内外高水平师资,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合作伙伴爱丁堡大学承诺每年派出6-10名师资承担课程教学,学院同时兼聘普林斯顿大学、中科院的师资参与课程建设。整合优质师资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名师名家零距离接触,聆听高水平的老师讲授课程,了解前沿的学科发展形势,激发了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质。

  课程是知识传授的载体。学院采取系列措施加强课程建设。(1)学院借鉴国际高校同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进一步整合、优化和完善已有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胜任力设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生物类、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等3大类课程群;(2)组建并形成以相关课程群为核心的基层教学组织,规范管理,保障教学过程建设质量。引进国外教材和专著,带给学生最新的专业知识。以2012年秋冬学期开设的《生命科学基础》为例。该门课程采用的是与美国高校同步的Jane B. Reece主编的《Campbell Biology》的最新版全英教材;课程首席主讲教师来自生命科学院,是学校“求是特聘教学教授”、教学名师;责任主讲教师是学院引进教授。该课程打破了传统生物学课程按分类讲授的形式,而是按系统整合讲授,设置生命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三大模块;例如讲授循环系统时,教师从比较解剖学角度,由鱼类、两栖、爬行、哺乳动物到人类循环系统逐步进化的过程进行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2.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学院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作了积极探索。(1)在课堂授课方面,采取专业课程小班化,以课前布置预习作业、上课加强互动、课后布置阅读材料、大幅增加小组讨论课到总课时的1/3以上等方式提高课堂效果。评估模式也从“一考定音”改为以课前预测、课后小测验、课堂陈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2)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是学院为创新人才培养而开辟的一条重要途径。学院确定了生物医学专业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的科研训练方案,将部分实验课改成在教授的研究室轮转中完成,加强实战训练。明确了本科生大一进实验室轮转见习5个月和大二开始确认专业导师的科研训练培养方案,并为轮转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每位学生熟悉进入轮转的实验室仪器操作流程,熟练掌握一门操作技能,参加4次实验室讨论会,并至少进行1次口头报告。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提供学生参与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学思维。(3)积极提供学生参加校内外社团活动的机会,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竞选校学生会成员,参加辩论赛、英语短剧竞赛等活动,锻炼能力,提高团队协作。

  3.视野: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增强视野

  学院加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视野。(1)学院与全球综合排名第20名的英国爱丁堡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辟了生物医学专业“3+1”学位项目的人才培养途径,使学生第四年能接触英国的文化和学术。(2)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暑期到国外著名大学参加暑期学校,已有70%的学生通过竞争性选拔,获得2013年暑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暑期研修的机会。(3)学院创造条件,搭建高端开放的学术平台,组织学生与世界级科学家交流研讨。比如今年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Gerald M. Edelman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Lynn Enquist教授,免疫研究所曹雪涛院士等国内外大师级专家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理想。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Lynn Enquist教授这样评价:These students are as better as those at senior years。(4)通过举办学术年会,研究生学术墙报展、“一作”论坛等活动,营造学院内部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跨领域的开放的学术视野。

  4.人文:培养人文素养,树立科学理想

  学院在提供知识、注重能力、开拓视野之外,还非常重视学生道德和态度等人格品质的重塑。(1)由学院领导亲自担任班主任,邀请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选取《做最好的自己》、《寻梦彩虹人生》、《从优势到卓越》等书籍供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树立领域理想。(2)建立了以全程导师和专业导师相结合为主线,学长之友、英语之友和新生之友为辅助的“导师体系”,教师完成从“管理”到“咨询”角色的转变,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引导等全方位的个性化指导。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导师不定期的个别谈话,形成详尽记录,解析困惑,助力成长。“导师体系”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人格塑造和创新科学精神培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2012级求是科学班生物医学学生陈弈希表示:“从懵懂不知生医为何物,到现在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很有目的性地学着,痛苦并快乐着,但我知道我在成长。生物医学是生物的升华,是医学的基石。但愿我能在生医这片长空里翱翔,为世间受着病痛折磨的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三、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成效

  通过 “知识、技能、视野、人文”四位一体培养体系的实施,生物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已得到初步彰显。学生的学年成绩在浙江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求是科学班中名列第一;学生在第一学期全部通过CET4考试,其中一半以上学生得分在600分以上;4名学生主持或参加 “浙江省科技创新项目”(新苗计划);70%的学生被录取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暑期学校。

  学院还将 “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广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目前学院已成立神经科学、肿瘤学、感染与免疫学、分子医学、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等5个研究中心,同时依托这5个研究中心的平台,探索研究生大类课程改革,实施导师组和导学团队、实验室轮转、中期考核、常规化学术报告制度等举措,规范和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质量大幅提升,全院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平均影响因子从2010年的2.2提升到2012年的4.02,其中5分以上高质量文章22篇,Nature子刊3篇,学院高质量学术论文和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经费一跃成为学校的领头雁。

  学院在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办学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一些改革措施得到浙江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开始显现宣传示范作用。校党委金德水书记充分肯定试点学院的工作,表扬试点学院“善于探索,勇于实践,成效显著,充分肯定。”2012年11月,教育部教育改革巡视组检查认为浙江大学试点学院“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科研能力和成果显著提高,拔尖人才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在教育部和浙江大学的有力领导和积极支持下,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有信心继续努力推进试点学院改革,形成“新人才、新模式、新机制”,达到培养时代高才,集聚学术高人,形成学科高峰,积累文化高度的新水平,最终实现建设“由一群杰出师生组成,学问和育人卓越,具有学府气质”的示范学院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