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共享一流慕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

2019-04-17 来源:高教司

广东省教育厅 邢锋

尊敬的钟登华副部长,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在大会发言。我的发言题目是:共享一流慕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正按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决策部署要求,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我的发言伊始,我想请各位随我一道简单了解一下粤港澳大湾区。

  (视频解说)这一缕朝阳映照之下的,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矗立在珠江口两侧、由11座城市连接而成的世界级城市群,它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它一派繁华似锦,坐拥4座国家中心城市,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7000多万勤奋进取的人们。每年,有超过10万亿元的财富在这里被创造。作为仅次于东京湾区的世界第二大湾区经济带,它的出现,举世瞩目,它的目标,宏伟远大。它将要在《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带领下,大踏步成长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点、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地。(视频解说)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流湾区必有一流高等教育集群的支撑引领,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皆是如此。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80多所高校, 300余万在校生,高等教育基础十分雄厚。香港,名校众多,基础研究强,国际化水平高;广东高校,类型齐全,生源质量高,产业条件好;澳门高校,葡语特色鲜明、旅游学科独树一帜。三地高校各有所长、合作潜力大,但三地一区多制,高校间治理模式各有不同,集群发展障碍不小。

  怎样突破这些障碍?

  我认为,找准切入点很重要,课程就是切入点之一。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互联网,可以超越制度差异和空间阻隔,以慕课合作为切入点,能够逐次带动三地高校特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资互通、模式互鉴等各层次合作,促进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

  因此,我们抓住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机遇,以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为契机,深化湾区高校慕课合作。广东有2200多门省级开放课程,400多门慕课,基础厚、资源多、政府推力大,港澳高校慕课应用早、经验足、国际化水平高,但多样性不及广东,三地慕课合作可以取长补短、互惠共赢。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促成下,2018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成立。目前,三地已有62所高校入盟。联盟制定了通行的课程建设上线标准,颁布了通用的慕课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建设了门户平台,集成了国内七大课程公司加盟服务,实现了跨平台统一认证的课程选、学、用一站式服务,迄今,上线课程已达513门,面向联盟高校免费共享。我们还创新性地采取政府统筹、多校联合共建的方式,建设体系化、结构化的慕课群,首批已立项包括新工科、新师范和卓越医生、卓越法治、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等10余类系列课程,便于三地高校共享优质资源。

  我们致力于构建三地课程互认和资历对接机制,广东已出台学分制改革意见、学分认定和转换意见等文件,正联合港澳高校开展特定课程共建和互选工作,并就三地教育资历框架标准进行对接,为三地学生学习成果认定转换提供便利,推动三地高等教育接轨,打造湾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未来:

  湾区高校将善用学科优势,固本培基、各展所长,共建一流专业课程,促进学生、师资、学术交流融合,形成高校发展的“湾区模式”,为湾区优质活生圈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湾区高校将善用地缘优势,求同存异、同向同行,共建一流人文课程,以岭南文化课程为纽带,用共同的文脉,增进师生对湾区的认同,促进三地社会人文契合;

  湾区高校将善用语言优势,顺时而动、砥砺作为,共建一流国际课程,以湾区特色的粤语、葡语课程为载体,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慕课影响力。

  湾区高校将共同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