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创新模式:让“国培计划”更具吸引力

——新疆“六个结合”实施“国培计划”工作纪实

2012-06-1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疆“国培计划”结业典礼现场,教师们在表演新学的舞蹈。

  【写在前面】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了“国培计划(2011)——新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国家级计划”——新疆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共培训学前和中小学骨干教师15361名。与2010年相比,2011年新疆“国培计划”实施出现了六个新变化,令人瞩目:一是细化了培训对象和目标。着眼提高培训效益,针对农村教师需求,在集中培训的每个项目下分层次设置了培训子项目,使培训目标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二是增加了少数民族母语培训项目。在“国培计划”培训中增设新疆少数民族母语文培训班,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为主、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为辅的双语教育,使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受益“国培计划”项目。三是延长了短期集中培训时间。在2011年培训中将时间延长为20天,使广大教师得到更多的收获。四是强化培训见习,构建了以乌鲁木齐40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为核心的“国培计划”培训基地,充分调动了实习基地园长、校长和广大教师参与“国培”、支持“国培”的积极性。五是扎实开展过程管理和督导评价,通过科学监测、终期评估,评审了30个优秀培训学科和相关主持专家以及管理人员,引领“国培”在疆实施取得新成效。六是注重项目实施的“前移、后拓”,建立了“训前需求调研、训中指导督查、训后跟进服务”三位一体的全程质量保障机制。

  “六个结合”创造性实施“国培计划”

  “‘国培计划’让我们装载着先进的思想,成功的经验,独特的构思,有效的方法,积极的心态,用智慧驶向那教育教学成功的彼岸。参加此次培训,让我品尝到了一顿最丰富、最美味、最营养、最有价值的知识大餐。”这是新疆师范大学初中化学班学员哈提曼·米素力参加完“国培计划”之后的心声。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班学员范晓娟说:“国培计划,让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

  类似的心声,参加了“国培计划”的每个学员都有。2011年的“国培计划”缘何得到教师们如此高的称赞和评价?原来,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新疆通过创新,把升华培训理念与加强培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与实现培训最大效益相结合,把国家级高端培训与新疆教师培训需求相结合,把建设校内培训平台与拓展校外研修基地相结合,把强化过程性管理与注重培训绩效考评相结合,把培训“种子”教师与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相结合。新疆创造性地实施“国培计划”,使“国培计划”更具吸引力。

  根据测评,这“六个结合”,使学员对项目总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也因此,2011年“国培计划”项目被学员们誉为让各族教师终身受益的培训,成为新疆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一个靓丽的品牌。

  创新一:

  把升华培训理念与加强培训文化建设相结合

  培训,如何吸引教师,这是一大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如果培训没有吸引力,那么培训效果可想而知。为了让“国培计划”更具吸引力,新疆在2011年实施过程中,便在这方面“做文章”、“下功夫”。

  有了2010年的经验和收获,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对“国培计划”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国培计划”不止于让参训教师学习新的思想,也不止于提升新的技能,甚至不止于专业化的成长,“国培计划”还应该是一种生存方式的见证,一种生活态度的树立,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构,其本真是要追寻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只有快乐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

  正是有了如此到位的认识,新疆创造性地把升华培训理念与加强培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国培计划”的特殊作用和意义。事实上,只有理念到位,认识到位,把“培训”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才会超越简单的培训,从而融入教师的成长过程之中。

  在实施过程中,新疆把这一理念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时时倾注培训人文关怀,处处营造幸福快乐的培训文化气息。各培训院校通过组织参训教师开展“破冰活动”、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表演手语操,展播“数字故事”,举办联欢会、美术作品展和结业成果汇报演出等活动,增进了师生友谊,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展示了参训教师们的阳光心态和教育情怀,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自觉意识和发展激情,让“国培计划”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传递一种责任、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作风,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创新二:

  把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与实现培训最大效益相结合

  培训只有发挥最大效益,才不至于“白花钱”。从培训一开始,效益就应该是最重要的关注点。新疆通过把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与实现培训最大效益相结合,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在项目方案设计上,新疆决定把置换脱产培训通过脱产培训、下校实习、反思总结、在岗跟进研修实施“四段式”培训;短期集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远程跟踪指导方式进行;远程培训强调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校本研修相结合。

  在项目具体实施中,融入了“微项目”学习:如新疆师范大学将“英特尔 未来课程”的学习理念和教学方式植入培训,并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加入了英特尔V10核心课程;新疆教育学院开设了“教师校本研修”专项培训;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在培训中嵌入了“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观摩研修周”活动。这些“复合型”培训模式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扩大了培训的受益面,受到学员的欢迎和好评。

  培训结束后,来自喀什地区的教师古丽尼莎激动地说,“培训很适合自己,而且真正学到了很多东西,对自己提高水平帮助很大。”

  创新三:

  把国家级高端培训与新疆教师培训需求相结合

  “国培计划”是国家级培训,如何让培训“接地气”,符合新疆实际,是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新疆的创新做法,是把国家级高度培训与新疆教师培训需求相结合。这样一来,既让国家级培训适应新疆教师实际,同时又提升了新疆本土培训的层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马文华说,在2011年的项目规划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出了“三个新变化”:一是进一步细化了培训对象和目标,在集中培训的每个项目下分层次设置了培训子项目,使培训目标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增加了少数民族母语培训项目,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为主、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为辅的双语教育,共培训母语文骨干教师400人;三是延长了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时间,由15天延长为20天,让广大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又与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时相衔接。

  在团队建设上,培训院校云集了全国知名教师培训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自治区教科所和乌鲁木齐教研中心的教研员、高校课程教学论专家教授,组建了“理论、经验、实践三位一体”的培训团队。即体现了国家级培训的高规格、高水平,又贴近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

  在课程设置上,新疆注重开发本土特色课程。特别是在初中化学、生物、地理、美术等学科以及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开设了泥塑、剪纸、手工制作等课程,让农村教师回到学校后使用陶泥、植物果实、废纸等随处可寻的材料制作教具、手工制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在培训方式上,运用了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实践考察、读书拓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多样的参与式、体验式、案例式教学等培训方式,既有专家引领,又有一线教师经验分享,既有理念上的冲击,又有实践操作策略。如新疆幼儿师范学校采用“集中学习、延伸内容、拓展训练、开放获取”的培训方式,把“学、思、用”结合起来,密切了培训情境与工作情境间的联系。

  “新疆通过把国家级高端培训与新疆教师培训需求相结合,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提高了新疆教师培训层次和水平。”马文华说。

  创新四:

  把建设校内培训平台与拓展校外研修基地相结合

  培训院校在为参训教师开放图书馆、机房、实验室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培训信息化建设和培训工作室建设。新疆师范大学自主开发了基于Moodle的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具有课程开发、教学管理、在线研讨、问卷调查、作业提交等强大功能;昌吉学院开设了校园网资源共享平台;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建立了名教师、名校长“双名”培训工作室,储备了一批优质师资。

  在校外研修基地建设上,各培训院校积极联系“影子教师”实习实践学校。如新疆师范大学与乌鲁木齐40所优质中小学签署了“影子教师”教学实践研修基地合作协议,并进行了授牌仪式。自治区教育厅马文华副厅长指出,“强化研修基地建设,建立了培训院校与中小学相互沟通交流的长久平台,将更进一步密切培训院校和中小学的相互联系和深层次的合作,共同为新疆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自治区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处长向阳在授牌仪式上表示,“研修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新疆‘国培’项目进入新的里程碑,必将为新疆提高‘国培计划’的培训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新疆把建设校内培训平台与拓展校外研修基地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五:

  把强化过程性管理与注重培训绩效考评相结合

  培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过程管理,如果过程抓得实,那么效果自然会好。因此,2011年新疆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创造性地把强化过程性管理与注重培训绩效考评相结合,确保了培训每个环节都扎扎实实。

  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训院校建立了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采取领导小组、学科团队、首席专家、班主任、班委会分层管理机制,进行责任分工,并对学员学习进行综合考核评定,通过召开学员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收集学员对培训教师和管理团队的反馈意见,深入了解学员需求,切实解决困难问题。

  各培训院校进一步完善了“国培”项目评估体系,项目结束后及时召开项目总结评估会,凝练培训经验成果,表彰优秀学科和先进个人。新疆师范大学给予优秀学科一等奖1.5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5000元的奖励,激发了各培训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2年2月21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了2011年“国培项目”评估总结会议,共评选出优秀学科29个,优秀主持专家和先进个人共66人,充分发挥了“国培计划”的辐射效应,扩大了“国培”项目实施成效和影响力,也为做好今年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六:

  把培训“种子”教师与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相结合

  访问中,自治区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处长向阳介绍,自治区在做好“国培计划”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区培”,全年共完成16项总规模45244人次的教师培训任务,并首次启动母语为汉语的学前双语教师民语言强化培训项目、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少数民族母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等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向阳认为,“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使新疆高等师范院校大学教授们和一线中小学教师有了紧密的接触,在各种互动和交流中,他们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对任教本科、研究生教学有了新的体会。

  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科教学论的研究生参加“国培”项目管理、参训教师走上大学讲台为师范类本科生作专业研究汇报、师范类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示范课听课与评课并与参训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等方式,实现了“国培”理念和成果的辐射与共享,有力地促进了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积极引导新疆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

  通过培训,新疆高等师范院校逐渐确立起了服务好基础教育发展的办学目标,为师范院校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方向。

  【相关链接】

  创新培训模式:“六个结合”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从项目整体的绩效看,学员对项目总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2011年“国培计划”项目被誉为让新疆各族教师终身受益的培训。项目的圆满完成不仅为新疆农村学校培育了一批“种子”教师,凝练了专业化培训团队,提升了培训层次和质量,而且引发了新疆各类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促进了教师教育改革,使高等师范院校更好地面向基础教育服务。

  从学员的收获角度看,一是更加明确了自身所担负的学科使命和责任;二是更加清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目标、课标及教材;三是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四是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设计、说课、实验探究技能;五是提升了自身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信息资源优化教学的能力;六是唤起了教研意识和自我专业发展的自信心。

  从培训院校的收获看,一方面建立了一支精良的学科培训师资团队和培训管理团队;另一方面搭建了学员网络交流平台,构建了专家教师与学员的学习平台;积累了一批优质的课程资源,为学员提供后续支持服务,也为培养师范生专业技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创造性地实施“国培计划”,新疆打造出了一个让各族教师满意的培训平台。

  ■ 蒋夫尔

(责任编辑:王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