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各地各高校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搭建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强化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广东省等充分运用报刊、杂志、广播、广告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精神进行宣传,同时,通过积极选树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学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和校园网、板报、橱窗、广播、海报、飞信、博客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激发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树立和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北京大学倡导“零学分必修课”理念并将志愿服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之中。北京科技大学将《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纳入本科生必修课,规定36学时。山东大学改革《形势与政策》课,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体系,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有40%是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努力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北京市、山东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庆群众游行、广场联欢、全运会等大型社会活动的志愿服务,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上海市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积极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深入传播文明理念。浙江大学将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形成了以“五大丝带”为主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扶危济困的志愿服务活动。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四川灾后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和“顶岗实习”计划、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等项目。东北大学建成了“青年学子关爱老前辈”敬老爱老基地、“红十字医院志愿服务基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志愿服务基地”、“义务支教志愿服务基地”等70多个志愿服务基地。北京化工大学建成了中国科技馆、国家大剧院、朝阳区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坦克博物馆等30个志愿服务基地。
三是着力推进保障和激励机制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北京市、天津市、青海省等相继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清华大学每学期开设与志愿服务相关的课程,向学生们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培养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骨干。西安交通大学编写《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指导手册》,每年面向全校各级志愿服务组织骨干开展培训。武汉大学设立志愿服务基金,把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作为院系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积极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时间认证和“星级志愿者”评比工作,建立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并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校注册志愿者的积极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每学期至少参加两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南大学2009年投入经费90万元,为组织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完成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平台的建设,把学生志愿服务经历和情况通过平台反馈到学生电子认证履历中。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加强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网站建设,为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共享平台。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课题研究,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咨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