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期
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五年多来,天津市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理念,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抓组织领导,提供政策保障。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天津市委教卫工委、市教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次到高校调研指导,并通过召开全市高校分管校领导专题培训班和座谈会等形式,深入研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努力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二是制度保障到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搭建了高校宿舍有宿舍长、班级有学生骨干、院(系)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了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在院(系)、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与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心理危机转介机制;进一步明确了1:3000-5000的师生比和每年生均不少于10元的工作经费投入标准。三是专题研究到位。设立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并对每个课题给予2万元经费资助,切实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抓体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推行建设指标体系。结合教育部相关要求和天津市实际情况,制定印发了《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设、工作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和特色工作等8项一级指标,33项二级指标,55个观测点。二是完善工作运行体系。由市教委统筹,各高校与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书》,将精神卫生医疗部门的专业力量引入高校,确保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发现、及时转介、及时治疗。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天津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医学,预防―发现―矫治,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三个“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三是搭建工作平台体系。将天津市56所高校划分为3个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组。通过召开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充分整合组内专家力量,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大学生心理剧评选展示活动、大学生心理社团评比活动等,有效搭建工作和活动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抓工作落实,增强工作实效。一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查活动。市教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按照指标体系要求进行工作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以确保全面深入掌握整体情况。二是启动首批天津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工程。要求各高校按照《指标体系》要求,在规定的创建期内开展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三是注重专业化培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培训,并对培训合格取得证书的学员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每年对全市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和集体辅导,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注重普及性教育。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撰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心海导航――辅导员心理工作读本》和《心海扬帆――大学生心理健康手册》,促使专兼职队伍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