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起,北京外国语大学针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育薄弱的现状,开展了以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支教帮扶等教育扶贫为主要内容的“歆语工程”,并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载体,使大学生在“歆语工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走向基层,做支教项目的“生力军”。学校每年选派具有一定外语基础和奉献精神的学生志愿者组成支教队,利用暑假赴英语基础教育薄弱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活动前,各支教队根据培训教材和支教地学校具体情况,认真设计教学课件,策划主题活动方案。支教过程中,队员们通过英语诗歌朗诵、学唱英语歌曲、趣味英语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当地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当地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今年暑期,在湖南湘西天门中学支教活动结束时的文艺晚会上,当地学生演出了一台全英文的精彩节目。英语学院2008级支教队员黄萌激动地说:“我们刚来时,学生们开口说英语都很困难,没想到他们今天还能用英语表演节目!”为保障支教活动开展,学校设立“歆语工程”办公室,负责支教队员选拔、指导教师配备、后勤保障等工作;组建科研和教材研发团队,为支教活动编订了《弹弹唱唱学英语》等几十套实用性、趣味性教材。截至今年暑假,学校共派出110个支教队,到12个省(区、市)的90所学校开展英语支教活动,参与支教的学生超过1000人次。
立足校园,做师资培训项目的“勤务兵”。“歆语工程”师资培训项目是由英语基础教育薄弱地区选派英语教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学习,学校组织英语教学专家队伍开展教学培训。学校成立了“歆语工程”师资培训志愿者服务总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师资培训项目开展服务。志愿者们充分利用培训课余时间,组织开展“英语角”活动,帮助学员们练习英语口语;编辑《歆愿》、《歆语北外》等刊物,为学员们开辟学习交流平台;与学习有困难的学员结对,进行一对一课后辅导。此外,志愿者们还组织了羽毛球、篮球、网球等体育活动,丰富学员培训生活。截至今年暑假,“歆语工程”已经培训了来自湖南、陕西、海南、广西等8个省(区、市)的4100余名中小学英语教师,400余名大学生参与了师资培训志愿服务工作。
收效明显,在“歆语工程”中锻炼成长。“歆语工程”实施以来,不仅提高了英语基础教育薄弱地区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也使大学生们受益匪浅。参与过“歆语工程”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在今年学校选派赴台湾及美国、韩国、日本等地开展语言文化交流的学生中,许多都参与过“歆语工程”的活动。参加过“歆语工程”的大学生一致认为,“歆语工程”让他们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服务奉献意识,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更加关心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许多学生多次参加“歆语工程”支教活动,一些学生毕业后还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