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建立研修基地 创新工作模式
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效果明显

第886期

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依托清华大学建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基地”,提供专项经费支持,每年在首都高校选拔20多名中青年教师到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几年来共培养了骨干教师80多名,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周密组织,明确研修工作要求。每年年初,教育工委下发研修工作通知,各高校组织推荐年龄45岁以下、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进行申报,教育工委在此基础上选拔、确定研修人选。为保证研修质量,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由领导牵头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研修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要求所有参加研修的教师至少有一个学期为全脱产,另一个学期可以为半脱产;制订了听课、科研、考勤、导师等工作制度,并要求每名教师拟定学习研修计划,明确了研修的任务和要求;教育工委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开学典礼、结业典礼,强化研修教师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二是名师指导,形成“以老带新”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是研修的重要资源,对中青年教师具有强烈感染力和示范作用。根据参加研修教师的主讲课程,基地选派名师作为指导教师,建立一对一的指导关系。吴倬、刘书林、蔡乐苏、艾四林等教师都担任了指导教师,他们悉心投入,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以自身多年的经验和体会,对研修教师的学习、教学、科研进行全面指导,他们的务实作风、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研修教师的高度评价。

三是系统听课,领略清华课堂风采。多年来,清华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了让研修教师深入了解清华的课堂教学,基地为每位研修教师安排了主修和辅修课程,要求研修教师一年内要完整听完2-3门课程,在跟班听课的同时参与主修课的教学辅助,一些研修教师还登上清华大学的课堂,直接为学生上课,锻炼了教学能力。很多研修教师以清华大学为家,克服各种困难,研修期间听课达十几门,实现了研修效益的最大化。

四是课题支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针对教师科研能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明确提出教师在研修工作结束时要在核心期刊发表1-2篇学术论文。市委教育工委每年在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中单列一项重点课题,支持基地组织研修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同时基地还要求研修教师要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这些都强化了研修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

五是实践研讨,加强工作总结交流。市委教育工委每年组织研修教师到境内外进行考察,基地定期组织研修教师参加专题讲座、研讨会、报告会、社会实践和考察交流等,开拓了教师视野,增强了凝聚力。几年来,研修班学员先后赴越南、沈阳、天津、唐山、上海等地开展社会调研,并代表北京市与外省市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

目前,已有80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研修,很多教师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坚,得到了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充分肯定。中央财经大学王春玺在研修感言中说:“清华研修留给我的不只是珍贵的记忆,还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和学术命运,她让我学会既要埋头实干,还要仰望星空,当一名学者型教师成为我新的人生追求”。去年,她获得了学校的“涌金教师学术奖”。北京联合大学严宗泽老师在研修总结中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清华名师带我步入艺术的殿堂。在清华研修的日日月月,我收获的不只是‘粮食’,还有怎样去‘耕种’”!以第三期研修班为例,学员一年中共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获得了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将与北京大学共建新的研修基地,进一步扩大教师研修规模,探索与拓展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模式,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日期:2011-02-25 收藏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