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期
江西省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深入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积极探索具有本省特色的红色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模式,努力打造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特色。
组织研究开发,挖掘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积极组织、引导高校结合校情实际和区位特点,开发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批准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前三个研究中心被确立为全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按照“教学出题目、基地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要求,基地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研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为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加强主渠道建设,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一方面,紧扣红色资源育人内涵,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开发《红色江西》等地方特色课程,编写《红色江西: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等系列特色教材;各高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如南昌航空大学开设《江西红色文化教育》,井冈山大学开设《井冈山精神教育》等。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共党史等专业的博士点、硕士点下设红色文化研究方向,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教育范围。在抓好课程建设的同时,各高校还围绕红色资源进课堂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拓展途径载体,打造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一是丰富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把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通过校报、广播、网络、宣传栏和图片展等形式,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利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歌咏、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二是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网络平台,开设“红土魂江西英烈网”、“红色省情教育”、“红色资源教育基地”等网站,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和形式,拓展红色文化教育覆盖领域。三是强化红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各高校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共建,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常态化;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并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红土地支教、服务老区人民等活动,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践行,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