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第1046期

  西南财经大学以体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危机管理、宣传教育等为抓手,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构建“三级架构、多维网络”体系,健全体制机制。2007年起,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列为正处级单位,并设立学院心理工作联系人和学生班级心理委员等,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工作架构,以及由学生工作、教学管理、宣传保卫以及后勤服务等部门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维网络,现已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的“大心育”工作环境。同时,学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生工作考评体系,设立了明确的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从制度上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打造学习型团队,提升队伍素质。学校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开展分层分类的学习培训,着力打造学习型团队。举办了数十年的“相约星期五”,已成为专兼职教师和辅导员理论学习的日常载体;间周一次的“相约星期二”,为教师们讨论个案、提高咨询技巧提供了重要平台;每年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比赛,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走进来”开展讲座和担任督导,组织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和学术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针对学院学生工作者,学校近两年组织了两期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提升他们工作专业化水平;针对学生骨干,除定期举办新生心理委员训练营、新生寝室长轮训等活动外,还通过讲座、工作坊、选修课等不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升他们助人与自助的能力。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学校从财经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制度;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引,编辑出版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教材;构建大一新生核心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并引进中国红十字会心灵阳光项目《生活教育》双语课程;贯彻体验式、互动式教学理念,坚持小班教学;定期召开教学思想讨论会、教学成果总结会、集体备课会等,对课程性质、教材选择、内容安排、教学设计、反馈考核等进行论证和创新。同时,搭建“阳光星期三”学生成长沙龙互动教育平台,开展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扩大覆盖面,探索日常化、系统化的教育模式。

  建立危机预防干预“一二三四”模式,构建长效机制。学校始终将危机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构建危机管理长效机制。健全“一套体制”,即“三级架构,多维网络”的危机管理体制;完善“两条通道”,即“三级架构”中各层面的危机预警通道和“多维网络”中各部门协作的危机快速反应通道;狠抓“三个环节”,即在危机预防、干预、康复三个环节中,切实做到重视预防、科学干预、持续关怀;夯实“四支队伍”,即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学院学生工作者、学生骨干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王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