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047期
武汉大学实施“烛光导航工程”,推动教师尤其是优秀专业教师、名师、学者一对一指导帮扶学生,进一步建立教师联系学生、关爱学生、培育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着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凝聚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烛光导航工程铸造育人实效。各个院系通过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从专业教师中遴选聘任烛光导航师。每名烛光导航师一般要指导一个年级的3-5名学生,4个年级加起来不超过20名学生,任职一般为4年,即自新生入校到毕业离校期间的全程辅导,教师既从学业、思想、就业等方面全程“贴身”辅导,引导学生设定人生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计划,合理规划时间,有效安排大学生活;又突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一对一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专业论文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地帮助解决学生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思想困惑和具体问题。
烛光导航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高度重视,将烛光导航工程纳入2012年学校工作要点。学校召开了“烛光导航工程”现场会;历时4个多月、经过反复修改出台了《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工程实施办法》;还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烛光导航工程领导小组。学校在给院系部署“硬任务”的同时,也给出了“硬指标”:烛光导航师每带一名学生每学期计2个学时的工作量,考评优秀者,应给予适当奖励,担任烛光导航师的经历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每年评选50名优秀烛光导航师,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导航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烛光导航工程探索育人新路。在学校政策的激励带动下,各院系既精心组织又因地制宜,从机制、政策方面出实招、出新招,积极动员、激励教师尤其是优秀专业教师、名师、学者一对一指导帮扶学生,有效地发挥了“烛光导航工程”的育人功效。有的学院将“烛光导航工程” 与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大学生科研立项相结合,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的学院依托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平台和班主任工作机制,由各结对教工党支部推荐符合任职要求的教师、或聘任符合任职要求的自荐教师担任烛光导航师,突出专业对口、点面结合,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全程指导和个别指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