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062期
上海财经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发挥以“千村调查”项目为主要载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自2008始,学校连续五年组织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实地调研,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累计9439人次参加,走访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178个村庄、56830个农户,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扎实的育人成效。
构建工作机制,确保活动持续开展。学校高度重视”千村调查”项目的组织实施,校领导参与筹划,学生工作部(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等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各学院(系、所)共同配合实施,搭建了项目开展运行的通畅渠道。学校建立了“千村调查“项目首席专家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学术诚信约束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制度激励机制和宣传与成果报送机制,通过开展学术能力训练、学术规范教育、发放培训手册、购买意外人身保险等有力措施,保证了“千村调查”活动的持续健康开展和全过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重视协同配合,实现科研育人双赢。围绕财经创新人才培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校注重与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任务有机结合,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注重专家学者与学生工作队伍的有机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国情、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明责任,也保证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促进,努力构建社会实践、专业学习、创新人才培养一体的人格培养模式,基于“千村调查”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适应培养需求,打造实践育人品牌。“千村调查”项目对接了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对接了上海市经济适用人才服务社会的战略需求,对接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经过几年的实施,千村调查”项目搭建了一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开展国情教育的平台,搭建了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最直接、最生动、最有效的社会课堂,培养了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大学生历史感、使命感,实现了学生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结合,成为实践育人、全员育人的有益探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